志智双扶齐发力 提振脱贫精气神——渭南市脱贫攻坚扶志扶智工作综述
2020-07-21 11:32:23来源:渭南日报编辑:王菲责编:石丽敏

  富平县庄里试验区西上官村村民张小民一直是村里的“焦点人物”。他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腿部残疾。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精神萎靡,意志消沉,终日浑浑噩噩。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在镇村和帮扶干部的耐心劝说和鼓励下,他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养兔子发了家、盖了房,成为闻名十里八乡的“兔哥”,靠自己的双手摘掉“穷帽子”……张小民的故事是我市大力开展扶贫扶志工作的一个缩影。

  如何让“勤劳脱贫光荣,摘帽生活幸福”的积极理念深入人心?在强化巩固往年扶贫扶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采取思想发动、教育引导、氛围营造、典型示范、民风培育等举措,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精神支撑和坚强思想保障,越来越多的群众依靠辛勤劳动走上了致富道路。

  构建扶志机制整体谋划推进

  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抓好精神扶贫,就等于牵住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牛鼻子”。市委宣传部先后制定印发《进一步讲好脱贫攻坚渭南故事、凝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强大精神力量宣传工作方案》《“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报道活动方案》,与市扶贫办联合印发《渭南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镇千村”大宣讲活动实施方案》,系统谋划、压茬推进,掀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攻势。

  对标对表中省市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2020年工作要点等,认真梳理排查漏点短板,进一步强化举措、补短强弱,确保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市委宣传部制定印发《渭南市扶贫扶志工作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了务实管用、可长效发挥作用的制度机制,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如何做好理论宣传,让政策入耳入脑入心?我市坚持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行业部门履职尽责、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构建了扶贫扶志宣讲大格局。“临渭小喇叭”、潼关“讲习所”、白水“理论政策+百姓文艺”宣讲、澄城“五讲五爱”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党的扶贫理论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融进百姓心中。

  在加强舆论引导方面,市委宣传部组织市级新闻媒体精心办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转作风促脱贫”“攻坚之星——我的脱贫故事”“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等专题专栏,深入宣传全市干部群众全力攻坚、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充分运用学习强国渭南学习平台、“世界你好,我是渭南”多语种对外传播平台,加大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在各级各类媒体刊播刊登脱贫攻坚新闻稿件2900余篇(条),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营造了浓厚氛围。

  先进典型引领提振脱贫信心

  我市坚持以精神扶贫为抓手,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着力破解一些贫困群众“贫在精神、困在意志”的难题,不断凝聚全社会脱贫攻坚的强大正能量。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蒲城县尧山镇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带领群众种植金银花,目前,该村金银花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3700亩,全村金银花和苗木的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村集体收入也达到16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不足4000元增长到2019年的2.1万元。同时,王春颜还积极带头整治环境卫生,建强基础设施,丰富文化活动,在改善村民生产条件、优化生活环境、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该县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新华社、经济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中省主流媒体对王春颜先进事迹进行了报道。

  这是我市利用“先进典型引领、提振脱贫信心”工作的一个案例。

  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市委宣传部精心组织、统筹谋划、合力推进,在持续宣传好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同时,集中力量宣传基层扶贫干部的典型事迹和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采取常态化典型评选和新闻宣传等形式,评选第一季度脱贫类渭南标杆12名,策划开展了一批接地气、有新意、受欢迎的宣传报道,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各县(市、区)评选“致富标杆”“脱贫之星”等群众身边先进典型1.2万余人,拍摄制作“脱贫明星榜”短视频18部,《不向命运低头的袁天运》《皇玉林的脱贫故事》《三胞胎的幸福时光》等在陕西广播电视台播出。

  精神文化浇灌筑牢扶志根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打赢精神脱贫攻坚战,补齐农村文化建设的短板。这既需要用先进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心剂”,也要用优质文化点燃群众脱贫致富的“精神火炬”,全面提振脱贫攻坚的斗志。

  让先进的文化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我市聚焦脱贫攻坚主题,不断加大优秀文艺作品创排力度,重新打磨提升同州梆子《枣花香》,创作排演华阴老腔《决战决胜在今年》、迷胡小戏《乡村绽放幸福花》、制作微广播剧《红刚养羊记》等一大批群众喜爱的脱贫攻坚文艺作品。组织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下基层、文艺惠民慰问演出、文艺志愿服务、文艺轻骑兵等多种文化惠民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强奋进、勤劳致富。

  市委文明办通过强化载体设计、突出城乡共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进”活动,组织精神文明战线及乡镇代表召开新时代文明实践暨“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推进会,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华阴市先后策划拍摄了6部扶贫微电影微视频和1部微广播剧,扶贫扶志微电影微视频入选《陕西省扶贫扶志工作实例选编》,为全省提供了可借鉴的“华阴经验”。蒲城县持续深化和创新“万条家训进万家”活动,引导群众提炼家风、社会人士义写家训,制作悬挂显著位置,春风化雨,久久为功,让良好家风家训成为激励贫困群众自立自强、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富平县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扶贫”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脱贫攻坚一线,创作了《石川河畔幸福树》等一批以脱贫攻坚为题材的文艺作品,文化扶贫巡演80多场次,观看群众5万多人次,让贫困群众有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扶心”转观念,“扶志”强信心,“扶智”提能力。通过全市上下扶贫扶志工作的有力推进和实施,为贫困群众注入一剂脱贫致富的“强心剂”,摒弃“等靠要”思想、克服困难险阻、勇敢面对生活,积极主动脱贫的贫困群众不胜枚举,一个个有追求、有志气、有精气神的农民群众,凝聚起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向心力”,也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汇聚起强大精神力量。(记者 吕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