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9月18日,“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安康专场在西安举行,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安康市副市长何邦军出席,介绍“决胜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相关情况。
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赵俊民介绍脱贫攻坚情况
赵俊民介绍,安康是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10县区均为贫困县, 2015年底全市有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17万人,贫困发生率23.5%,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居全省第二。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安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全市贫困人口由58.17万人减少到3.34万人,累计减贫54.8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3.5%下降到1.3%,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196元增加到10475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99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10县区成功摘下“穷帽子”。2020年安康市1.74万户3.34万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即将启动退出工作。困扰安康人民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据了解,安康市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凝聚全市力量尽锐出战,累计选派3276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13046名干部驻村帮扶,市县1144个单位、1216个企业、105个社会组织参与帮扶,5.28万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中省及西安市、常州市187个单位对口帮扶。
以产业扶贫为基础 走出一条特色减贫之路
安康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治本之策,通过优先发展山林经济、涉水产业、特色种养、生态旅游、劳动密集型产业,力促每个贫困村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贫困户收益联结机制,实现生态链、价值链、脱贫链有机融合。
安康市992个贫困村全部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生态友好型产业为主导的“5+X”特色产业精准覆盖到户。全市累计发展现代农业园区1107个,培育专业合作社6000余个、家庭农场2292家,带动20.03万户68.77万群众增收;19个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2228户,吸纳贫困人口就业6500人;建成新社区工厂625家(其中毛绒玩具文创企业308家),吸纳就业1.74万人,其中贫困群众5383人;大力发展农村电商,镇村电商服务站点700余个、开设农村网店5600余家,带动贫困群众3万人。
“十三五”以来,安康经济年均增长10%,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五年领跑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年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荣获“四连优”。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1182亿元,增长7.9%,高于全省1.9个百分点。
以开放发展为引领 充分激发追赶超越活力
“十三五”以来,安康市累计引进项目1402个、到位资金2525亿元,一批重点项目与复星、华为、中兴、恒大、碧桂园、阿里巴巴、香港中宇、方圆药业等大型企业达成合作,市场主体年均增长20%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
以精准补短为重点 着力改善乡村发展条件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中省投入安康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整合资金达250亿元,给予安康各类贷款支持230亿元。“十二五”以来安康市累计建设搬迁安置区1364个,累计移民搬迁26.73万户93.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三分之一,相当于整个三峡移民的规模,其中“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10.54万户33.52万人、占全省扶贫搬迁总人数39.7%。
安康市新建改建村组道路1.1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45万公里、居全省第二,人均公路网密度全省第一,全市镇村实现100%通沥青(水泥)路、通客车目标;建成人饮工程2168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以上;实施电力保障项目944个,电力入户达标率100%,行政村全部通动力电,行政村光纤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累计投入10.5亿元教育资金,资助74.4万人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再失学辍学;建设1429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全部落实,8.9万名慢病患者享受签约医生上门服务,3527名大病患者得到集中救治。
安康市通过大力实施水、电、路、讯等基建项目,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乡村面貌和发展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贫困群众的生活和命运也发生了彻底改变。
以创优精神为标杆 激发合围攻坚磅礴力量
安康市围绕“全省前列、全国上游”目标定位,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挑重任、敢创一流的“安康创优精神”,深入推进“支部+X+贫困户”、农村“三变”改革、新民风建设、新社区工厂、帮扶干部素质提升“五大工程”,抓党建促脱贫、新民风建设扶志扶智、兴办新社区工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发展等工作取得成效。
赵俊民表示,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冲刺时刻,安康市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交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文/图 来万庆 编辑 冯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