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花”功夫推进垃圾分类 让洁净成为延安洛川美丽乡村新底色
2020-09-19 17:42:2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在绿色发展已成为国际共识的当下,国内各地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开展。当前,垃圾分类已不是“选择题”,而逐步成为各地绿色发展的“必答题”。近日,国际在线陕西频道走进延安洛川交口河镇——洛川县农村垃圾分类最早试点乡镇,了解当地推进“垃圾分类”的先进举措。

  (有修改)以“绣花”功夫推进垃圾分类  让洁净成为延安洛川美丽乡村新底色

  延安洛川田园风光美如画 摄影 杜飞乐

  垃圾进站变“三宝”

  在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前,交口河镇和大多数旧有农村一样,路边的沟壑坑洼是“垃圾的归宿”,因此有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说法。自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以来,交口河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出“户分类、村收集、公司转运、镇处理(垃圾分拣)”的“四位一体”垃圾治理模式。2019年,交口河镇投资建成占地1500平方米的垃圾分类资源优化利用处理站(以下简称“垃圾处理站”),辐射带动周边9个村27个村民小组1950户垃圾分类集中处理。

  (有修改)以“绣花”功夫推进垃圾分类  让洁净成为延安洛川美丽乡村新底色

  延安洛川交口河镇垃圾处理站工作人员处理分类后的垃圾 摄影 杜飞乐

  为简化垃圾分类收集种类,交口河镇将垃圾分成干垃圾和湿垃圾两大类,便于村民理解和实施。每天早上,农户将垃圾按干、湿垃圾进行投放,村级卫生院逐户收集至村级垃圾点,再由保洁公司转运到垃圾处理站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

  干湿两类垃圾被送至垃圾处理站后还将进行二次分类并处理。据垃圾处理站负责人王明生介绍,金属、纸箱等可回收垃圾分拣后可作为废品回收,至于树叶、厨余垃圾等可腐蚀垃圾通过粉碎、压榨、除臭、发酵24小时候制成有机肥,而包括旧衣服、塑料制品等在内的不可腐蚀垃圾则通过低温磁化炉被分解为陶瓷灰“变废为宝”。王明生表示,进站垃圾将实现“末端化”“无害化”和“资源再利用化”。

  此外,洛川县还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引进了金亿莱反光膜和山东琦泉生物质热电公司等深加工企业,对苹果反光膜、果树枝条回收再利用,用来发电、制成有机肥等。

(有修改)以“绣花”功夫推进垃圾分类  让洁净成为延安洛川美丽乡村新底色

  延安洛川交口河镇党委书记刘建锋介绍垃圾分类末端产品 摄影 王耀栋

  “包抓机制”促长效

  解决了垃圾处理出路,反观“四位一体”治理模式,建立机制来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常态化专项治理,是交口河镇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环节。

  据交口河镇党委书记刘建峰介绍,该镇各村立足村情,分别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卫生公约》等措施,建立起长效保洁机制。此外,该镇各村还实行了以卫生镇长、包村领导、村干部、中心户长、户主为包抓主体的“五级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分级管理强化主体责任,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有专人监管,建立起村环境卫生日常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有修改)以“绣花”功夫推进垃圾分类  让洁净成为延安洛川美丽乡村新底色

  延安洛川交口河镇垃圾处理站经理吴荣军接受国际在线陕西频道采访 摄影 冯妍

  建立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经费及人员保障同样需要重视。基于此,交口河镇实行“村组承担、财政奖励、群众缴费、社会参与”的筹集办法。至于人员保障,吴荣军最有发言权,他由最初进入垃圾处理站务工的“贫困户”已升至管理层,成为该垃圾处理站的“二把手”,他告诉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我们站共配有垃圾车4辆,大垃圾桶24个,小垃圾桶20个,保洁员15名,每天可运输垃圾20吨,完全可以满足附近村落和驻村企业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精细化治理:“垃圾兑换银行”让全民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随着垃圾处理出路得到解决,垃圾分类长效机制不断完善,交口河镇的垃圾分类工作更加科学、有条理。然而,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不足,鼓励引导村民改变以往乱扔、乱放、乱堆垃圾的习惯成为交口河镇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需要面对的问题。

  近几年,交口河镇来往村村民任延锋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天吃完晚饭,任延锋就会习惯性地走到院门口,逐一掀开三个分别印有“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字样的垃圾桶,检查垃圾有没有分错类。

  在交口河镇来往村“垃圾兑换银行”里摆放着洗衣液、卫生纸、洗洁精和果树剪刀等物品,村民可以用可回收垃圾前来兑换礼品。“初级分类出的可回收垃圾,可以在‘垃圾兑换银行’里兑换积分,今天我用50分兑了一瓶洗衣液。” 任延锋笑着说。

(有修改)以“绣花”功夫推进垃圾分类  让洁净成为延安洛川美丽乡村新底色

  延安洛川农村整洁优美的村道街景 摄影 杜飞乐

  “垃圾兑换银行”巧解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问题,逐步改变他们以往旧有习惯,助力形成全民参与改善人居环境的良好氛围。

  由于农村生活垃圾分布较为分散,垃圾分类是解决转运处理成本高的必经之路。洛川县交口河镇开展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外运垃圾处理量,以“绣花针功夫”探索出一条农村生活垃圾全面治理、长效治理的新路子。(文 赵浚喆 张雅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