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巩固产业扶贫成果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10-17 19:50:2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冯妍 实习生 张瀚方):10月16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郑维国围绕“聚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夯实稳步脱贫增收基础”主题,介绍了陕西省产业扶贫工作推进情况。

  “陕西省强化资金引导和金融支持,明确规定投入到产业扶贫的资金不得低于涉农整合的60%。”郑维国介绍,自2016年以来,陕西省推出金融扶贫信贷产品上百种。2020年1月至8月,陕西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9369户15.6亿元人民币。

  为突出区域特色,陕西省围绕“3+X”工程,为56个贫困县打造产业发展菜单,指导各地依产业定项目,依项目强带动,初步形成了“大产业、大聚集”“小产业、广覆盖”的发展格局,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6963元人民币提高到2019年的11412元人民币。2018年以来,陕西省年均入库项目1.5万个以上,新增苹果88万亩、猕猴桃17万亩、设施蔬菜28万亩、茶园34万亩、奶山羊扩群65万只、智能选果线70多条,帮助有劳动能力、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实现了特色产业100%全覆盖。

  同时,陕西省实施“百库工程”“初加工惠民工程”等重大项目。2015年以来,陕西56个贫困县累计建成1294个农产品加工扶贫基地,新建农产品初加工设施800多座,新增贮藏能力超过10万多吨,加工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群众产业增收空间有效拓宽;陕西以“3+X”特色产业为重点,同步发展旅游、光伏、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累计安排过亿元支持乡村旅游,100万千瓦光伏扶贫计划扎实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稳步推进,富平、周至、平利进入阿里巴巴“贫困县农产品电商前50强”,贫困人口电商知识培训和贫困村服务站点建设进度均超80%。

  在品牌营销方面,2018年,陕西省开展了农产品“三年百市”品牌营销行动,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进行品牌培育和宣传销售,构建和推广“陕牌”,提升产业扶贫实效。围绕“3+X”特色产业布局,陕西省重点推进洛川苹果、商洛核桃、韩城大红袍花椒等国家级特优区建设,仅2019年就有12个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公用品牌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进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我们把主体精准带贫作为产业扶贫关键举措,推动贫困群众精准嵌入产业链。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和‘借袋还菇’‘借袋还耳’‘借棚还耳’等形式,我省带动2.64万户、6.55万人增收,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户’的方式,采取茶园托管、返租倒包、吸纳务工等模式,我省共带动了6.38万户、19.98万贫困人口增收。”郑维国介绍道。据统计,2015年至2020年,陕西省56个贫困县新增龙头企业7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万家、家庭农场3716家,从事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主体比重达60%以上,累计带动贫困群众110万人次。

  为解决贫困群众的技术难题,陕西省吸纳近2万多名有实招、接地气、受欢迎的“土洋专家”“田秀才”进入帮扶队伍,采取“110”接警服务和主动上门相结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帮扶,24小时全天候解决贫困户技术难题。同时,陕西省组织4000名农业专家、1.2万名技术干部、1.4万个新型经营主体和8000多名职业农民“四支队伍”,同步选聘1.6万名产业指导员,在农资服务、技术培训、就地创业多个方面主动带领贫困户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陕西发挥农业农村部门作用,连续4年开展百名干部包市联县帮扶,抽调100多名干部深入56个贫困县,开展技术服务。

  下一步,陕西省将继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落实精准扶贫方略,持续推进“3+X”工程,深入推进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继续加大产业发展和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完善主体带贫激励机制,壮大贫困地区集体经济,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巩固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成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