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曲江新区某文化公司的员工正在制作影视作品。 本版照片均为本报记者 戴吉坤摄
我省众多文化标识被游人追捧。
戏曲舞台呈现梨园盛景。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
坚持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摘自《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做靓“文学陕军”“长安画派”“陕西戏曲”等品牌,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 实现产业化发展,是文化资源创造价值、造福社会的必由之路
■ 没有一个空间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成为文化平台的
“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实现“四个翻一番”,呈现出稳中有进、繁荣向好的态势——
2020年,我省共出版文学作品154部,73部(篇)作品获得各类奖项;拍摄完成影片46部,11部影片荣获国内外22项大奖;许可发行电视剧11部440集,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获飞天奖;排演戏剧作品30余部,话剧《长安第二碗》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发放文旅惠民卡(券)6万余张,举办惠民文艺演出1000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1.89万场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日益丰富。
全省113家公共图书馆、119家文化馆、1.8万余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向社会免费开放,共建成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4个、示范项目8个,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适用性持续提升。
2020年,全省完成重点旅游建设项目821个,完成投资847.1亿元;新增1家国家5A级景区、3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我省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十三五”我省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对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省的目标,“十四五”我们究竟该怎么干?
科学开发利用
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据陕西省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我省共有近5万处不可移动文物、700万余件(组)馆藏文物,备案博物馆319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24处。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让陕西具有了文化建设发展的先天优势。底蕴深厚的文学陕军、长安画派,厚积薄发的陕西影视,异军突起的陕西戏剧等,这些颇具影响力的文化陕西品牌,让我省具备了从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坚实基础和可能性。
文化旅游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做靓“文学陕军”“长安画派”“陕西戏曲”等品牌,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把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真正拥有主动权。
“实现产业化发展,是文化资源创造价值、造福社会的必由之路。”陕西省社科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燕认为,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开发利用,研究、弘扬我省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的丰富营养,努力创造富有历史底蕴、民族特色、时代气息的文化产品是首要任务。在优质文化产品基础上形成核心IP,培育文化品牌,形成自身特色和竞争优势,借助科技元素、时尚元素延长产业链。同时健全市场体系,促进文化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促进资源、要素向优势文化产业和企业集聚。将厚重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好、配置好、利用好,并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才能使陕西从文化大省跻身文化强省的行列。
补短板强弱项
让创新创造成为发展新动能
“十三五”期间,我省文化和旅游业主要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基本完成,规划实施取得丰硕成果,补短板、强弱项、增效能成果显著,实现了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根基更加深厚,优势更加突出,动力活力更加彰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进入“十四五”,我省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产业链不全、产品结构不优、公共文化服务不完善和旅游消费低等问题该如何破解?
针对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我省将坚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发展理念,以保护为前提,以合理利用为核心,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确保文化和旅游开发不破坏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环境。优化要素和功能布局与配置,引导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推动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和合共生。
针对产业链不全、产品结构不优的问题,我省将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强化文化创意战略、文化人才战略、文化品牌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针对公共文化服务不完善的问题,我省将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优质精神食粮、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针对旅游消费低的问题,我省将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以优秀文化促进精品旅游产品开发,全面推进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要素融合发展,推动科技融合、生态康养、文旅金融等新业态发展,催生文旅消费新动能。
跨界融合发展
向万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随着现代文化旅游业中无景点旅游趋势的出现,一些商圈成为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去处。大唐不夜城、小寨等地成为来陕游客最热衷游览的商业圈子,城墙根下的各色餐馆、酒吧等本土化的生活场景成为游客驻足的风景。
正如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所说,没有一个空间是没有文化内涵、不能成为文化平台的。让这些空间成为陕西文化“走出去”的直播间,成为优秀文化旅游产品“火起来”的展示台,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岗,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是我省建设文化强省道路上必须始终在肩的文化使命。那么,推进文化领域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
把握新发展阶段,引入和发展多样化的文旅产品,将文化创意、休闲娱乐、体育产业、会展商贸、教育研学等纳入文旅产业的合作与开发中,在金融、传媒、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领域探讨文化旅游业的全要素开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激发全民文化创造活力,将为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通过实施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重点文旅项目,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旅企业,力争到“十四五”末,文化事业繁荣、文旅融合深度持续加强、数字文旅新动能进一步激发、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文化旅游发展环境明显优化、综合效益明显增强,陕西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示范区,文化旅游业成为万亿级产业集群。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