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春节旅游?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旅游局按照”增量提质,高点开局“的总要求,结合实际,创新方法,突出文化差异性,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全景咸阳,“小型、分散、多样”,线上线下并进,开展80余项文化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喜庆祥和、健康向上的文化大餐,接待游客493.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15亿元,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又是一年春来到,欢天喜地过大年”。2021年春节,市文旅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增量提质、高点开局”为统揽,突出文化差异性,推进文旅融合,打造全景咸阳,在落实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小型、分散、多样”的原则,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氛围浓厚、内容喜庆,反映传统文化、体现乡村民俗、呈现地域特色的线上线下文化旅游活动80余项,为市民游客提供了喜庆祥和、健康向上的文化大餐。假日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493.7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15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文旅惠民深受好评。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联合举办了以“欢歌笑语咸阳年”为主题的首届咸阳群众文艺作品云展演(示)活动,吸引了众多歌曲、书画、戏曲、民乐、非遗爱好者广泛参与,让广大人民群众在云端感受年的味道;在城区统一广场、中华广场、人民广场等地举办文化惠民系列活动,通过舞蹈、曲艺、戏曲等演出,增强群众与城市的贴合感、获得感、幸福感。市文旅局组织开展“文旅送福迎新春”宣传活动,依托“咸阳文旅”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平台,采取评论抽奖、微信有奖答题等方式,宣传推介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发出价值30万元的重点旅游景区门票3000多张,名家书写新春福袋2000余份,受到市内外网友的热情参与和一致好评。市群艺馆举办了“火红年·逛咸阳”春节“五送五进”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向群众送上歌唱表演、短笛独奏、古琴演奏等精彩文艺节目,为观众带来无数欢声笑语。市画院、咸阳图书馆、市演艺公司等单位结合各自优势,举办了精品书画展览、网络诗词大会、小戏云展播等特色文化活动,传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秦都区组建文化志愿者小分队,深入街道、社区巡演,为市民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其他县市区也举办了民俗、非遗、书法、文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市民游客实地享受文化惠民的春风。
特色活动聚集人气。市文旅局通过特色文旅活动供给,激活春节文旅消费市场。郑国渠旅游风景区开展了“牛人漫步走泾河”“牛气冲天,拍!拍!拍!”等旅游促销活动,聚集景区人气;宏兴码头举办了“游湖演艺”“洪员外招婿”“篝火晚会”等互动性强的文化旅游活动;姜嫄水乡推出了“百姓大舞台”才艺表演、极限挑战、吃旗花面比赛等活动,提高游客游园体验感;咸阳湖景区开展“最美四季咸阳湖摄影展”,为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提供视觉观赏艺术盛宴。咸阳博物院、昭陵博物馆、三原博物馆等文博单位推出了以“文化遗产惠万民,魅力文博度佳节”为主题的迎新春文化活动,通过猜灯谜、鸣钟击鼓祈福、KT板镂空立牌拍照、文物知识竞猜等方式,让群众感悟中华优秀文化。旬邑唐家民俗博物馆通过抖音平台线上宣传唐家大院的建筑特色以及秦商文化,让群众更多了解关中的地域民俗特色。长武县博物馆推出了“巍巍古原·悠悠豳风”长武历史文物展、“丝绸之路上的长武”精品文物展等特色展览,让游客深度感受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长武县习仲勋革命活动旧址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带游客一起重温革命历史,了解那段峥嵘岁月,把革命故事讲述给全国人民。袁家村、马嵬驿等乡村旅游景区融入皮影、说书等非遗展示活动,让市民游客感受年味、寄托乡愁,传承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热爱。从市场情况来看,假日期间市内游、近郊游、短途自驾游成为主流,历史文化、乡村民俗、温泉康养等旅游产品热度较高,观乡村风光、品民俗风情、体乡村年味、尝农家美食、购农副特产成为游客欢度春节的新风尚。
文旅市场安全平稳。节前,市文旅局等相关部门对全市重点景区、文化娱乐场所等行业单位的防控措施落实、安全生产、市场秩序等进行督导检查,发现问题现场督促整改。各县市区文旅局以及文化场馆、文化经营场所、旅游景区等行业单位都能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各项要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旅游景区按照“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做到预约措施到位、限流管理到位、清洁消毒到位等,让市民游客出游更放心、更安心、更舒心。市、县两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对各县市区文化旅游市场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设施、疫情防控等进行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340余人次,巡查景区109家次、旅行社及服务网点115家次、旅游团队16个、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82家次、歌舞娱乐场所167家次,处置隐患问题22个,确保假日期间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平稳有序。(记者 马沅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