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定“十四五” 延安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2021-02-24 18:00:4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2月22日,延安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会议回顾总结了延安市“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的主要工作,明确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并安排部署了2021年重点任务。

  “十三五”以来,延安市锚定发展、以干克难、爬坡过坎、矢志转型,充分发挥“两个明显优势”,积极破解“一个明显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十四五”的开局奠定了基础,并下好了“先手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延安将在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国内一流苹果研发生产营销基地“三区一基地”这五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做出延安贡献,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当前,延安市正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处于战略叠加的机遇期和转型升级的突破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按照中央和陕西省委、延安市委要求,延安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延安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未来十五年特别是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会议审议批准通过后,延安市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的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延安将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

  未来五年,延安市将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延安将坚持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加快能源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跨越,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着力打造油气、煤电、能化、农业、文旅五大千亿级和先进制造、新经济两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延安将全面升级“3+X”现代农业产业,并推动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高效发展,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畅通区域经济循环,扩大有效投资,释放消费潜力,融入新发展格局。

  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更大突破

  “十四五”时期,延安将聚焦改革创新,促进集成高效,推动高水平开放取得更大突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延安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未来五年,延安将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释放非公经济活力,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密切对接,让创新成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在对外开放层面,延安将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打造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航空口岸、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陕西自贸区延安协同创新区四大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加强苏陕等区域协作合作,主动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促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高颜值人居环境更加靓丽

  “十四五”时期,延安将聚焦共同富裕和生态保护,一方面促进民生改善,推动高品质生活更具成色;一方面促进和谐共生,推动高颜值环境更加靓丽。

  未来五年,延安将充分发挥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大的后发优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强化宝塔区、安塞区和高新区、新区、南泥湾开发区放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补齐县城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争取让城镇化率达到67%。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延安将加强“两新一重”建设,建成西延高铁,开工延榆鄂高铁、子长至安塞高速、古贤水库、永宁山水库等重大工程,并实现延安市全市新增高速公路300公里,供水能力达到5.6亿立方米,电力外送能力达到732万千瓦,市域5G网络、千兆宽带实现全覆盖。另外,延安还将紧盯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推动更加充分更有质量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生态保护方面,延安将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推行林长制,巩固提升退耕还林成果,森林覆盖率达到55%,构筑黄河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延安将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大幅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延安正全力以赴。(文 陈锵 周茜雯)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