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历史终将记住这一天。
这一天,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千年梦想,百年奋斗,一朝梦圆。
这是我们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日子。
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幸福也因此而成就。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从2012年年底拉开新时代脱贫攻坚序幕到今天,历经八年,我们赢得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个载入史册的时刻,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广袤的秦东大地,回看八年来我们走过的这条艰苦卓绝但富有成效的脱贫攻坚路,在困难与希望共生,艰辛与荣耀同在的绵长日子里,全市上下同心,齐力攻坚克难,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而又伟大的任务。
八年以来,我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坚持高位推进,创新“三督一考”模式,强化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村党支部+”模式、“联合党委+”模式,联创联建“三团一队”人才扶贫模式,构建了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全市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5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90881户65598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交出了一份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高质量答卷,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个群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同时,渭南,正以全新的姿态,昂首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
高位推进
筑牢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人心齐,泰山移。
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更是一次全社会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硬仗。我市狠抓责任落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党员干部“四个意识”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能力的新标杆,举全市之能、尽全市之才,汇聚起脱贫攻坚的浩荡合力。
脱贫攻坚,加强领导是根本。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保证。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进,先后出台《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统筹谋划推进,建立完善目标、政策、责任、作战指挥、社会扶贫和督查考核“六大工作体系”,健全目标管理、任务清单、责任落实、统筹协作、逐级报告、督查考核、奖惩激励“七大工作机制”,真正把各级各部门的时间精力、物力财力和工作重心都聚集到脱贫攻坚上来,形成众志成城、决战决胜的强大合力。
为进一步夯实各级责任,市委、市政府创新“三督一考”机制,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履行督战责任,督责任落实、督尽锐出战、督工作作风,夯实各级各部门主体责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分别担任督导团长,抓监督、抓长效、抓群众满意度,督漏点短板、督长效机制、督工作成效,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督抓落实、促到位、提高工作成效,督政策落实、督任务落实、督工作落实。从市本级抽调正县级、副处级、后备干部共计119名督战人员,在全市划分南北两个片区设立督导团,在各县(市、区)设立督战总队11个,部分镇(街道)设立督战队11个,较真碰硬“督”,凝心聚力“战”,有效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仅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深入一线调研、暗访70余次,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四级书记通过遍访解决具体问题53361个。
自上而下严密的工作体系、高效的工作机制和严格的督导机制,将全市上下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党员干部凝聚在一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驻村工作队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列;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解决实际难题,提升帮扶实效。
富平县齐村镇桥西村曾是贫困村,2018年,扶贫干部马军辉刚来到这里时,该村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管理水平低,没有稳定的村集体经济。面对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迫切期望,马军辉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引进项目、发展产业、自立自强。两年来,他争取资金200多万元,完善村集体经济葡萄的滴水灌溉设施、冷棚雨棚设施建设,引进无刺花椒树苗4000多株,集中连片建成无刺花椒示范园90多亩,优质花椒40多亩,建设桥西村葡萄交易中心和冷库,鼓励贫困户进园务工增加收入,有效发挥集体经济的带贫益贫作用,全村39户贫困户人居环境改善和小产业发展实现了全覆盖。
马军辉也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载誉归来。马军辉表示,将始终牢记第一书记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各项安排部署,扎根农村,深入群众,用汗水和真情谱写驻村奉献之歌。
实际上,在贫困群众眼中,无数像马军辉一样的“外来干部”真正变成了可亲可信的“自家人”。
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在渭南,各方扶贫力量携手共进,勠力同心筑起了战斗堡垒,他们立足基层发光发热,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地落实,点燃了贫困群众的脱贫之梦,为我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创新模式奠定脱贫攻坚决胜之基
“这些年靠售卖猕猴桃的收入,把我欠的钱基本还完了。我这5亩猕猴桃,去年赚了5万元,今年好好务,肯定赚得更多。”在临渭区阳郭镇高李村的猕猴桃种植园里,67岁的李友民话语间带着藏不住的笑意。
高李村地处秦岭北麓,三面环沟,地理环境严重限制了农业产业的扩大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高李村先后整合了全村3000亩土地,大规模发展猕猴桃产业,同时大力践行“党支部+公司+协会+农户”“支部+公司+园区”“托管+”等多种合作模式,对种植户从建园、品种选育、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水、储藏、筛选、包装、贴标、配送等生产过程建档记录,编订了高李猕猴桃生产管理规范。通过标准化的运营管理,2020年,全村猕猴桃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700多万元,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高李村的成功实践,是我市积极探索、大力推行“村党支部+”模式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为进一步夯实农村产业发展基础,把广大群众牢牢固定在产业链上,我市积极探索、利用多种模式助推产业发展。
——“村村建园”模式,通过发挥扶贫专项资金作用,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村级扶贫产业园,累计建设扶贫产业园1059个,带动贫困户5.9万户14.2万人。这一做法在全省产业扶贫精准脱贫现场推进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果园托管模式。针对贫困户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等问题,实践推广“全托管”“半托管”和“反托管”果园托管模式。目前,果园托管已发生倍增效应,63家涉果企业与贫困村进行对接,托管面积2万余亩,涉及贫困户2223户,创收4000余万元,亩均增收1000余元。这一做法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产业园+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富平县张桥镇利用苏陕协作项目投资600余万元,将瓜菜大棚改造升级为标准化温室大棚,由镇政府建设,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创新探索出“产业园+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温室大棚每年承包金的70%用于贫困户公益劳务支出、就业支出及股金分红,其余作为贫困村集体收入,用于村集体公共事业,实现了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的双赢。陕西卫视新闻频道、陕西新闻联播先后专题报道,并在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推进会上,作为典型案例交流推广。
——联创联建“三团一队”人才扶贫模式,邀请西农大19个学院的党委书记组成“书记帮镇助力团”,引进168名专家教授组成“专家教授助力团”,分5批次选聘66名在校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研究生助力团”,建立“党委带动+县校合作+科教支持+行业服务”精准扶贫新模式,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开展技术培训、提供全程服务、拓宽销售网络等方式,打通科技帮扶、人才帮扶的新路径。该模式在2019年7月,被国务院扶贫办对陕西巡查中列为“有着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好经验好典型”。
——“党支部+”模式。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平台,盘活村级资源资产,因地制宜建设产业点,带动群众发展增收,全市已建成“村党组织+”产业点1260个,带动贫困群众52922户。这一做法被《国家扶贫杂志》选为典型案例。
目前,我市累计整合各类涉农资金77.33亿元,建成22个“联合党委+”、269个“村党支部+”产业点,实现村村有产业点、有劳动能力家庭户户有增收产业。
精准施策铺就脱贫攻坚必胜之路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只有开对“药方子”,找到“新路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一系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务实创新之举,让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稳步推进。
——就业增收利长远。就业是民生之基,我市通过紧盯“有劳动力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目标,拓宽劳务输出转移、带贫益贫企业吸纳、创业创新带动、技能培训促进、公岗兜底安置五个渠道的“1+5”举措,实现充分就业。目前,全市累计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34.9万人,其中,转移就业15.6万人,农业就业13.9万人,贫困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2.9万人;累计开发就业扶贫“三岗”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2万人;创建就业扶贫基地84家,认定社区工厂93家,就近就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近3000人。
——教育扶贫铸希望。“家贫子读书”,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是根本的扶贫之策。2018年3月,我市电教馆开发了集拍照上传、情况记录、数据统计、数据下载等功能为一体的教育扶贫小软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将帮扶教师从不断填写表册、反复核实数据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切实提高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成效,喜获国家版权局独家著作权。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有3.4万名教师注册了该应用,绑定帮扶学生数5万余名,发布教育扶贫日志795102篇。
——生态扶贫显成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全市生态护林员累计2595名,发放劳务补助3691余万元,9579名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累计兑付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林补助两项林业惠农政策3417万元。扶持3.7万户贫困群众发展经济林15.89万亩。累计带动3.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林业生产,帮助增收1056万元。
——社会帮扶聚合力。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点亮银河。脱贫致富不仅仅是贫困地区的事,也是全社会的事,需要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全市821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结对帮扶1007个村,帮扶人口8万余人,实施项目1687个,累计扶贫投资4.4亿元。2058家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11615人次,累计投入资金达3.82亿元,受益群众11.19万人。苏陕扶贫协作省级统筹资金4.22亿元,实施项目268个,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余万人。共青团累计培训青年农民工、“两后生”、返乡下乡创业青年等群体1.2万人次。市总工会累计培训贫困农民工1150人,投入扶贫资金1500余万元,帮扶贫困人口2.5万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
此时此刻,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寄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我们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决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要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程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