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通知》,旨在提高医保管理服务水平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医疗服务的需求。
《通知》提出,凡在省级以上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部门相关规定框架下,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均可通过其依托的实体医疗机构,自愿向所在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申请签订“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补充协议。
《通知》要求,提出申请的医疗机构应具备与国家统一医保信息业务编码对接的条件,以及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疾病病种等基础信息数据库;具备与医保信息系统数据交换的条件,结合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医保移动支付,能够为患者提供电子票据、电子发票或及时邮寄纸质票据;依托医保电子凭证进行实名认证,确保就诊参保人真实身份;能够完整保留参保人诊疗过程中的电子病历、电子处方、购药记录等信息,实现诊疗、处方、配药等全程可追溯;能够核验患者为复诊患者,掌握必要的就诊信息;医院信息系统应能区分常规线下医疗服务业务和“互联网+”医疗服务业务。
根据《通知》,线上、线下医疗服务要实行公平的医保支付政策。参保人在本统筹地区内“互联网+”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并开具处方发生的诊察费、药品费,以及“互联网+”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复诊处方流转至定点零售药店等其指定的第三方机构所发生的药品费,比照线下医保规定的标准和政策支付。其中,个人负担的费用可按规定由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支付。参保人在统筹地区内“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定点协议机构发生诊察费,以及在“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定点协议机构或其指定的第三方机构发生的药品费,按规定应由医保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零售药店结算。各地可从门诊慢特病开始,逐步扩大医保对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医疗服务支付的范围。
信息和处方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接下来,各统筹地区医保部门将按照《通知》要求,在6月底前制定本地“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管理办法,完善经办流程和协议范本。(记者 王姿颐)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