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4年:制度创新“良种”播撒全国 “试验田”变“丰产田”
2021-04-01 10:39:1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4年:制度创新“良种”播撒全国  “试验田”变“丰产田”_fororder_QQ图片20210401092932

陕西自贸试验区高新区功能区  供图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 

    国际在线陕西消息:2021年4月1日,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迎来了4周岁生日。细数过往,作为推动陕西改革开放的有力抓手,陕西自贸试验区紧扣自身战略定位,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形成一系列系统集成性强、含金量高的创新成果,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播撒“良种”。

  从四个维度去盘点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成果,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陕西经验”开始走向全国,成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示范和标杆。

  横向看全国  

  赋能区域协同发展

  陕西自贸试验区是我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涵盖中心片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和杨凌示范区片区。

  以自贸试验区探索的体制机制创新经验,示范带动西部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全方位改革步伐,承接沿海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打造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这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

  4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和示范引领作用,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不断加强区域互通互联,推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累计向西北地区推介70项改革创新成果;通过制定《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从创新协同、产业协同、政策协同三个方面加强与省内各地市合作,被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通报表扬;主动对接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在多式联运、产业转移、制度创新、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不仅让自贸试验区红利外溢,也将先进地区制度经验引了进来。

  经过实践探索,高标准高水平建设的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聚集产业、人才,创新创业不断涌现,西部大开发大开放新活力竞相迸发。

  截至目前,东航、海航、南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圆通、申通、普洛斯等176个国内外物流企业和77个临空产业项目,法国达能、西门子创新工业技术中心、施耐德(西安)创新技术有限公司、马来西亚凯尔库集团干细胞科技产业园等一批优质外商投资企业和项目纷纷入驻陕西自贸试验区,通过产业聚集效应,影响和带动西部地区的产业布局和发展,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纵向看发展  

  对外开放从“跟跑”到“领跑”

  陕西建设自贸试验区将秉承三大定位:建成内陆改革创新试验田、全国双向开放示范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高地。对此,观察陕西自贸试验区自身进展,要以“内陆开放”为切入点。围绕扩大对外开放和差异化改革,陕西做了不少“从零到一”的探索。

  4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推进金融开放创新和加大人文交流等方面探索形成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成果。在国际贸易便利化方面,陕西自贸试验区利用“国际陆港”区位优势,加快布局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建设“丝路汇”文化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提升对外贸型企业的服务水平;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关税保证保险业务试点,实现企业凭保单“先放行、后缴税”等。

  同时,在发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枢纽经济方面,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为抓手,陕西自贸试验区通过推出全程统一运单、宽轨直达班列等一系列系统性、集成性创新举措,为长安号乘风破浪、高效开行提供了澎湃动能。

  2020年,面对国际疫情影响和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长安号育新机开新局,全年开行3720列,是2019年的1.7倍,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全年质量评价指标位居全国第一。长安号不仅为全国各地打开了一条走向世界的贸易通道,也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共享门户枢纽红利添加新动力。

  4年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加大改革力度,陕西自贸试验区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陕西全省73%的进出口贸易额,吸引了陕西全省3/5的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到陕西全省的近1/2,成为我国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中的亮眼名片。

  回头看结果  

  “试验田”里种出“陕西样本”

  从2017年4月1日成立到2021年2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市场主体78551家,其中新设企业55349家(含外资企业597家),新增市场主体注册资本9174.89亿元。

  外资纷至沓来,得益于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4年时间里,陕西自贸试验区全面实施《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的165项试点任务,累计形成创新案例511个,其中试验区“大型机场运行协调新机制”“‘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等21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4年来,陕西自贸区试验区获得229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委托)办理权限,533项“证照分离”改革任务在自贸试验区内全面落实。企业登记办结时限缩短至0.5个工作日,近300项涉税业务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创新推进“货站前移”“舱单归并”等24项监管服务措施,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和24小时通关,在全国率先推出“微信办照”案例.....

  这些“专业术语”的背后,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的“新路子”,也为中国内陆地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开创了一条改革经验之道。

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4年:制度创新“良种”播撒全国  “试验田”变“丰产田”_fororder_QQ图片20210401093834

陕西自贸试验区 供图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

  向前看未来

  发挥好“双循环”纽带节点作用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获批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陕西的“最大红利”,也是陕西实现追赶超越的“最佳平台”,为陕西省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发展新格局注入了新的动能。

  总结过去4年,陕西自贸试验区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挖掘自身特质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有力推动了“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也为“十三五”收官做出了贡献。

  2020年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这意味着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窗口作用将更加凸显,同时也对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标更高的标准,推动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开放新格局。

  面向“十四五”,陕西自贸试验区将着力推动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有利于拓展对外合作、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构建起对外交往的陆海空大通道,以深层次改革、制度集成创新之钥,开高水平开放之门,在要素高效自由流动中,做活陕西经济发展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深耕试验田,当好探路者,4岁的陕西自贸试验区“元气满满”,奋力击楫。(文 白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