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奥体中心。 (资料图片 首席记者 王健 记者 冯炜 摄)
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资料图片 首席记者 王健 摄)
3月22日,市民代表参观西安奥体中心。(资料图片 首席记者 王健 实习生 李纬坤 摄)
市民在城市运动公园的银杏树下运动健身。(资料图片 首席记者 王健 摄)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期间,专门对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筹办工作作出“做好筹办工作,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的重要指示,这既让古城上下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西安坚决扛起十四运主会场城市重大政治责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西安特色,强力推进迎十四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当好东道主、办好十四运,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信心也因此更加坚定。
西安成效
“加速度”让城市换新颜
盛世迎盛会,场馆是保障。2021年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是我国首次在中西部地区举办的最高级别的综合性体育盛会,也是在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举办的一次大规模体育竞赛活动。
“八大场馆”见证“西安速度”
为确保十四运会的精彩、圆满,场馆建设无疑是办好全运会的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按照“省级场馆省负责、市级场馆市负责”的原则,十四运会场馆中,西安市本级新建场馆包括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阎良石川河极限运动中心(攀岩、滑板),改造后的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室外三人制篮球比赛场地以及西安秦岭国际高尔夫球比赛场地等“八大场馆”。8个比赛场馆总投资约80亿元,投资和建设规模均为西安历史之最。去年9月20日,随着阎良石川河极限运动中心的建成,西安市负责新建和改造的8个十四运会比赛场馆全部提前竣工。另外,全运村项目也已经交付。“西安速度”背后所彰显的,正是这座城市办好十四运会的信心与决心。
“这次,我和女朋友是专程来西安奥体中心打卡的。这里已经成为了西安的城市新地标,确实非常漂亮、非常壮观。”清明小长假期间,四川大学的小赵别具匠心地为自己和女朋友安排了“十四运场馆游”。“八大场馆”纷纷提前完工,并迅速成为众多市民和游客健身、休闲和旅游的好去处。为了确保十四运盛会“只留经典、不留遗憾”,以检查场馆运行保障能力和竞赛组织水平为主要目的的“全运场馆练兵活动”就紧锣密鼓地纷至沓来。去年国庆期间,由世界冠军庞清、佟健领衔的冰上艺术公益演出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精彩上演,这也是西安奥体中心交付后的首场世界级体育演出。该体育馆可以实现篮球场和冰场的快速转换。全国体操冠军赛是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体育馆改造完工后举办的首场赛事,担任本次比赛裁判的奥运冠军杨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座场馆给选手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竞赛环境,场内的赛事专用设备以及专业的保障服务也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年3月12日至14日,十四运首场测试赛——跳水项目测试赛精彩举行,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在这次重要的“摸底考试”中交出了一份成绩优异的答卷,受到了施廷懋、曹缘、任茜、陈艾森等4位奥运冠军,以及谢思埸等10多位世界冠军的一致好评。中国跳水协会主席周继红更是给出了“场馆世界一流,组织井然有序”的高度评价。
从本月中旬开始,西安城市运动公园、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西安秦岭国际高尔夫球比赛场,阎良石川河极限运动中心等场馆,又将相继迎来五人制篮球、田径、游泳、花样游泳、三人制篮球、高尔夫、攀岩以及滑板等多项十四运测试赛。对此,市体育局副局长刘刚表示:“通过举办系列测试赛,各个项目竞委会、各个场馆都将在实际操练中发现、解决问题,检验设施器材,摸清办赛规律,锻炼运行团队,落实属地保障,测试运行指挥,快速积累经验,从而为十四运会实现‘办赛精彩’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建设增色“美丽西安”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十四运盛会的举办既是对西安奋力追赶超越发展的精彩诠释,对品质西安新形象的全面展示,同时也是西安践行精神文明、打造活力之城的生动实践。大型赛事是一座城市整体形象的象征,综合实力的体现,它在支撑和提升我们的城市建设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陕西省全民健身与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系副主任杨建设这样说道。
谋赛就是谋城。筹办十四运会,给了西安补齐短板、均衡发展的绝佳契机,成为西安梳理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新起点。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重点片区、加快城市绿化美化提升、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完善绿色交通体系、开展城乡环境提升整治……每一项重点工作都关乎全体市民的福祉,关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跨越发展。去年以来,西安市大力实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交通优化提升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数量、投资强度均创历年之最。
朱宏路、昆明路、广安路主线桥和西南二环立交等10条快速路和大型立交建成通车。进入地铁时代的西安,更是用10年时间呈现出了“3线齐发、7线运营、8线共建”的生动局面。尤其是去年,5号线、6号线一期以及9号线的通车运营,使得年度新增通车里程83公里,超过“十三五”前4年新增通车里程总和。目前,西安地铁三期规划项目已全部开工,包含地铁1号线三期、2号线二期、8号线、10号线一期、14号线、15号线一期、16号线一期等项目,计划2024年全面开通。其中,14号线于上月正式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计划6月底前开通初期运营。14号线通车后将与机场线贯通运营,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乘坐14号线约46分钟就可抵达西安奥体中心,从北客站到西安奥体中心仅需10分钟,十四运会期间将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和观众提供一个绿色、便捷的出行方式。
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国际会议中心提前建成投用。北客站枢纽提升工程、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预计5月底前完成。跨浐河、灞河“5桥2隧”建设进展顺利,7月底前将全部建成。作为全球最大地下空间综合体、全国最大城市林带项目的幸福林带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7月1日将对外开放。
2019年年底,我市全面启动“三改一通一落地”工程,在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和打通“断头路”、架空线缆落地等事关民生福祉的工作上集中发力。截至今年2月初,西安市已完成1316个老旧小区改造、32个城中村(棚户区)征收和527条背街小巷改造,打通32条“断头路”,落地架空线缆792.6公里。
据悉,2020年全市328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696亿元,达到年计划的131.5%。458个市、区两级重点项目竣工投运(其中,当年开工且竣工项目151个)。今年,全市共安排市级重点项目740个,年计划投资3950亿元。其中,473个在建项目截至2月底共完成投资807.7亿元,达到年计划的20.5%,超预期目标8个百分点;267个储备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基层报告
“动起来”让古城更靓丽
“建在公园里的全民健身园区,绿树环绕、空气清新,我们锻炼起来也更带劲了。”长乐公园全民健身园区内,西安工业大学退休教师赵睿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筹办十四运会期间,我市全力唱响“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相约西安 筑梦全运”“我要上全运”等主题。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已覆盖全市,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日趋完善。据市体育局副局长邵芳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280个、社区全民健身路径2200个、多功能运动场63个、室内健身房20个,建设全民健身园区28个,实现全市行政村、社区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围绕“迎全运 惠民生”主题,年均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超过600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全市总人口的50%。基本建成市、区县(开发区)、街镇三级全民健身组织网络,27004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指导群众科学健身方面作用发挥明显。阎良区、长安区、周至县被评为陕西省全民健身示范区县,涌现出一大批省、市级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活动站点,营造了“全民全运 全运惠民”的良好氛围。
乘十四运会东风,西安也吹响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号角。今年1月,西安市政府正式出台了《西安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其中提到,2021年以筹办第十四届全运会为主要任务,精心组织好西安市承担的比赛项目,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基础更加完善。
据悉,今年西安市将高标准打造国际精品体育赛事,其中包括“一带一路”系列精品体育赛事、“百场马拉松”系列赛,与此同时还将积极引进国际国内顶级赛事,全市举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将不少于80场次。
实践思考
“四方面”推进全运惠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运之年。据市体育局副局长邵芳介绍,今年我市将突出“四个惠民”,即健身设施惠民、赛事活动惠民、组织服务惠民、智慧平台惠民,未来将从这四方面推进全运惠民工作。
在健身设施惠民方面,全市各区县、开发区将充分利用“社区建设提升奖补资金”,广泛实施全民健身基础设施更新和新建工作。市体育局将同步实施一批全民健身路径、多功能运动场、室内健身房等项目,为群众就近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方便。积极推进幸福林带、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灞河右岸滨水景观带等大型综合性全民健身园区建设,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从今年开始,每年打造全民健身示范社区不少于3个,到2025年全市示范社区总数达到20个,到2030年实现全市187个街办都至少拥有1个示范社区。
为了更好地将“体育惠民”的好政策落到实处,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快乐生活,我市今年将重点从三个方面推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
一是阵地建设。加大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站阵地建设,今年将实现全市13个区县全覆盖,大力推广运动处方,指导群众科学健身。全年监测总量力争突破6万人(次)。
二是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另一方面推广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开展医务人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互补培训,今年培训体医融合运动医师不少于100名。
三是开展常态化健身指导活动。今年,市区两级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科学健身指导“五进”示范活动不少于50次,为市民群众送服务、送器材、送健康。(本版稿件由记者 张勇 采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