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新区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2021-04-22 09:43:12来源:央广网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央广网西安4月21日消息(记者王佳爱 通讯员李聪迎)近年来,西安高新区紧抓数字经济发展的窗口期,多措并举,创新发展,完善产业配套政策,激发数字经济活力,为发展数字经济示范区注入了强劲动力。

  发挥优势 助推数字经济发展大提速

  西安高新区是我国首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也是西安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拥有国家全面改革试验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多个试点,聚集了省市90%以上的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企业,是全国四个拥有“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双基地称号的开发区之一。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13余项,在全国44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中综合排名第6位,2020年,高新区成为首批省、市数字经济示范区,高新区软件园成为首批省、市数字经济示范园。

  其中,数字产业化一直是高新区的优势和强项。高新区软件信息服务业已经聚力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从业人数超过23万人,企业数超过3800家,万人以上企业3家,千人以上23家,收入过亿企业148家。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5家,众创空间、孵化器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超过2000家。

  大数据产业聚集了IBM、SAP、美林数据、西部资信、云基华海等超200家企业。产学研相结合,政企、校企加强合作,与西安交通大学成立“西安大数据研究院”,与美林数据共同建设“数据挖掘研究发展中心”等。物联网产业聚集了艾润物联网、中星测控、航天自动化、中兴物联网等相关企业40余家,产值近15亿元。云计算产业聚集了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阿里云、中服软件等企业,华为软件开发云已为高新区200余家企业提供云服务。人工智能产业聚集了阿里巴巴、科大讯飞、大疆等行业领军企业,人工智能企业达到100余家,产值近6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全国人工智能百强企业已有7家落户高新区。

  高新区以数字技术优化产业生态,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2020年,全区工业企业在技术改造提升上投入超200亿元,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共计22家,其中21家是全市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在2020年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陕西中兴西安终端工厂5G智能制造创新应用项目”被评为“5G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集成试点示范项目;“基于中服工业互联网的工业装备测试试验平台”等三个平台项目被评为“平台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高新区在2020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中排名第九。

  多措并举 数字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高新区相继出台《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关于科技企业梯度培育的若干政策》《高新区“新丝路”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关于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数字经济相关支持政策,在产业培育、企业发展、创新平台、创业孵化、人才引培、基金设立等多方面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并积极争取省市资金和项目支持。设立高新区数字经济发展引导基金,着重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数字经济技术开发、科研投入、品牌推广等给予资金支持。将数字经济高层次人才纳入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加快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鼓励区内高校增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专业,培育数字经济所需创新人才;探索跨界人才联合培养制度,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与此同时,2020年2月,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成立,已有西门子工业4.0丝路创新中心项目、区块链技术在干细胞领域应用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系列项目等9个项目入园。产业园依托“大数据创新示范园”基础支撑优势,围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数字产业化及电子商务、新零售、新服务等产业数字化领域,聚焦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场景经济全面发力,推动资源型数字经济、技术型数字经济、融合型数字经济和服务型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此外,充分发挥全球程序员节、全球硬科技大会、SSC安全峰会等重大品牌活动链接效应,加强区内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的交流合作,扩大高新区在世界数字经济发展中的话语权。组织开展数字经济试点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建设,通过系列培训会、经验交流会和现场会等及时总结,促进高新区先行先试经验在省市层面的交流及宣传推广。推动数字经济科普工作,围绕公众广泛关注的数字经济相关技术、产品、应用、消费、安全等热点及焦点问题,推动科普内容丰富化、多元化,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公众的知识需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