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 秦腔文化进万家
2021-05-27 09:23:27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线上+线下” 秦腔文化进万家_fororder_d28f7120c6dbaf5c9d8da0bc6725438

秦腔主题行为艺术表演。记者 戴吉坤摄

“线上+线下” 秦腔文化进万家_fororder_953da6f6266e8ee1b9e2181a9b8b287

5月23日晚,观众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取票机前取票。 记者 戴吉坤摄

  八百里秦川黄土飞扬,三千万儿女齐吼秦腔。对于陕西人而言,秦腔不仅仅是历史悠久的地方戏曲,更是一种回忆和情怀——作家陈彦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中秦腔名伶忆秦娥近半个世纪的人生际遇几乎就是一部近现代秦腔艺术的发展史,改编自他同名长篇小说的热播电视剧《装台》更是掀起了一阵“秦腔热”;在导演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中,秦腔唱词“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在片尾曲中的出现,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了秦人秦腔的憨直朴实;“吼一句秦腔,你热泪纵横”,当郑钧的歌曲《长安长安》响起,每一个在外打拼的陕西人的眼里、心中涌起的泪花和波涛,无不是对三秦大地的思念……

  秦腔自诞生之日起,就以高昂激越的唱腔、深厚的人民性和艺术性,歌颂着西北地区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传承着中华儿女顽强拼搏、勇于奋进的赤诚之心。从西安易俗社的百年沧桑、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的光辉岁月到三大秦班两次赴京的献礼演出,从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用红色秦腔剧目激发军民革命斗志,为抗战发出怒吼,到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秦腔艺术家传承弘扬秦腔艺术,为人民为时代鼓与呼,秦腔艺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展现出新的生机,不断满足着人民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进入新时代,如何让古老的秦腔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让秦腔艺术更广泛地走进人民生活,彰显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文化品格和美学价值?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用一台台精彩的演出,一场场别出心裁的活动,一次次真知灼见的碰撞,让我们看到了秦腔发展的机遇、活力和更多可能性。

  秦腔发展路在何方?

  听专家漫谈“新秦腔”

  “创新发展‘新秦腔’并不意味着创造一个从前没有过的全新秦腔。只能在改革、发展旧秦腔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地优胜劣汰、一步一步地超越传统、一段一段地接近和实现这一愿景。”甘肃省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秦腔理论家王正强在秦腔艺术论坛上如是说。

  5月16日,秦腔艺术论坛——漫谈“新秦腔”作为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秦腔论坛板块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陕西省图书馆报告厅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柳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梅等,就秦腔传统继承及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了讨论。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呈现,5万余人在线上观看了本次论坛的直播。

  “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的,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李梅认为,今天的戏曲舞台艺术需要更多与当下现实生活同频共振、真实反映百姓心声的优秀现代戏作品。现实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丰富多彩,这种复杂性与丰富性给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当代文艺工作者应该紧紧抓住时代机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刻思考,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为时代讴歌,为党和人民歌唱。

  通过怎样的创作把秦腔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柳萍认为,只有守正才能创新。宁夏秦腔现代戏《花儿声声》《狗儿爷涅槃》《王贵与李香香》都是宁夏秦腔人在坚守戏曲本体基础上的大胆尝试。如何将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搬上戏曲舞台,并让古老的秦腔艺术贴合当下观众的审美,的确是一个挑战。以秦腔为主体,以西洋唱诗班为衬托,以拼接的艺术样式呈现出综合的视音空间,这种大胆的尝试受到市场的认可,不仅让该剧演出场场爆满,也让众多青年观众因为此剧走进剧场。

  “考察秦腔是不是活力依旧,不仅仅要看现代创新部分,而且要看是不是演得精彩,各行当传统是不是依然还在。”在王馗看来,完整、充分并以开放性的姿态建构起秦腔艺术体系,关系着几十年、几百年后秦腔能否不断地良性发展。只有建立起完备的传统根基,秦腔才能够发展得更好。

  秦腔文化普及怎么做?

  看秦腔艺术讲座线上线下圈粉无数

  为普及秦腔艺术知识,宣传秦腔文化,促进人们进一步了解、认知秦腔,感受秦腔艺术的魅力,扩大秦腔艺术的影响力,5月22日,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系列学术活动之“秦腔艺术讲座”在陕西省图书馆举行。戏曲史论家、原西安市文化局局长苏育生以《秦腔名家与传承发展》为题,就秦腔的形成及发展、秦腔历史上三大繁荣时期概述、新中国成立后秦腔的传承等主要内容进行专题讲述。

  秦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现存文字中,明万历年间的《钵中莲》传奇抄本,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秦腔”字样的出处。《钵中莲》是江南一带民间艺人创作的一个剧本,全部唱词都是典型的长短曲牌体结构,唯独第十四出《补缸》,其中唱词全部都是整齐的七字句,并注明用“西秦腔二犯”的唱腔演唱。“这完全可以证明在南方人眼中的西秦腔至迟在明万历年间已经形成,并流行于江南一带,被昆曲剧本所采用。”苏育生说,至清乾隆年间,秦腔在西安已经十分繁荣,呈现出一派万紫千红、争奇斗艳的景象。

  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新中国对于戏曲工作的重视,逐步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秦腔演员队伍——其中既有技艺精湛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演员,还有一批正在茁壮成长的艺术新秀。在他们的通力合作下,演出了许多久演不衰的名剧,创造了秦腔新的辉煌。刘毓中、苏育民、李正敏、何振中、田德年、宋上华、刘易平、杨金凤等便是这一时期秦腔的代表人物。近几十年来,一批秦腔表演艺术家随着一批重大秦腔剧目的创排脱颖而出,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也扎实推动着秦腔艺术的发展。

  在苏育生艺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的解读中,秦腔艺术的辉煌历史、秦腔名家对秦腔传承发展的重要影响逐渐被观众所了解。现场,业界专家、戏曲爱好者200余人聆听了讲座。此次讲座还通过中国秦腔网等媒体进行全程直播,线上线下同步圈粉无数,备受广大秦腔戏迷和观众的好评。

  精彩活动哪里找?

  来秦腔嘉年华玩转“国潮”

  5月23日,周末的西安四海唐人街游人如织。突然,娇俏妩媚的花旦、英朗俊俏的小生、诙谐搞怪的丑角等戏曲人物仿佛自剧中穿越而来,让游客们眼前一亮,纷纷驻足拍照。秦腔嘉年华板块在“一出好戏”秦腔快闪表演中拉开帷幕。

  随后,秦腔主题服装秀、秦腔惠民演出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新颖的“国潮”服装秀将民族文化和时尚潮流结合,令现场游客赞叹不已,“国潮”服饰换装体验让众多大朋友和小朋友跃跃欲试。秦腔名家名团现场演唱时,熟悉的旋律响起,不少游客忍不住加入其中,进行各种互动体验,热闹非凡。

  为了让群众在生活中感受秦腔艺术之美,5月15日至29日,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秦腔嘉年华板块陆续在白鹿原影视城、四海唐人街、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景区等与游客见面。秦腔惠民板块则组织秦腔名家名团与戏迷、游客互动,开展秦腔惠民电影展演,营造出处处有戏,处处精彩的氛围。西安易俗社开展的秦腔戏曲研学教学活动走进西一路小学、西安子峪学校,加强与定点小学合作,扩大教学成果,积极推动秦腔戏曲进校园活动,让更多孩子接触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秦腔。

  千百年代际传承,慷慨悲凉的秦腔唱腔已然渗透进西北人的情感血脉,体现着西北人的性格特征,是陕西以及西北地区著名的文化品牌和优秀的精神文化遗产。回望历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唱响时代旋律、庆祝建党百年,这个5月,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让生发自这片高天厚土中的大秦正声响彻古城!(记者 柏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