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2021-06-30 18:52:36来源:西部网编辑:王菲责编:赵滢溪

  “雨过青天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是文献中对柴窑的记载。柴窑居中国“柴汝官哥定”五大名窑首位,由于诸多原因,柴窑只烧制了短短的数年便销声匿迹,成为中国古陶瓷千年之谜,是中国古陶瓷界的“哥德巴赫猜想”。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数年前,在香港苏富比,一件汝窑小碟以2.94亿元港币的价格拍出,震惊世界。汝窑开窑前后仅20年,存世量不足百件,多为博物馆收藏。但比汝窑更稀少珍贵的也有,那就是柴窑。多年来,因为无人见过实物,似乎只存在于文献记载中的柴窑瓷器,愈来愈像一个传说。然而,柴窑真的只是一个传说吗?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地处曲江新区大唐不夜城开元广场西侧唐城墙遗址上的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经文物部门批准的研究型柴窑专题博物馆,拥有众多馆藏柴窑瓷器精品的博物馆,集陈列、展览、收藏、研究和教育于一体,并通过文献记载、实物标本、窑址发掘、科学检测、学术研究等全面展示柴窑最新发现和成果,馆内建筑面积500平方米,馆藏文物360多件套,添补了中国古瓷器柴窑研究领域空白。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据了解,柴窑是指五代后周柴荣统治时期定期烧造的天青釉瓷器,也是历史上唯一以皇帝姓氏命名的瓷窑。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史料中用“四如”来形容珍稀贵重的柴窑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可惜的是,这位非常喜欢天青色瓷器的皇帝,仅仅只在位不到五年半的时间,便英年早逝。这座能烧出精美绝伦瓷器的顶级窑场,在历史上昙花一现就不见踪迹,留给后人无限的猜测与遐想。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明代曹昭生于收藏世家,自幼随父亲鉴赏古物,细心钻研鉴定之术,撰写《格古要伦》三卷,这本书至今被看作文物鉴定类著作的开山鼻祖,书中记载“柴窑出北地,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近世少见。”柴窑的存在毋庸置疑,只是在六百年前都“近世少见”的柴窑在相当一段时间都未被发现,才有人质疑它的存在。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九十年代的西安,正如火如荼的进行城市建设。彼时,西大街陆续出土了大量瓷器,这些瓷器标本里,定窑、哥窑、官窑、龙泉窑、景德镇窑都能轻易判别,唯有一些天青釉色的小瓷片,晶透轻薄,搞不清出自哪个窑口。后来,这些标本被带到故宫让瓷器鉴定泰斗耿宝昌先生看看,耿先生过目后赞不绝口,说它是“目前见到与柴窑记载最黏合的实物”。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博物馆内,研究柴窑的各种史料文献、瓷片标本和完整器物尽收眼底。从历史文献、古代地图、金石碑刻到名人记载、州县志稿、御赐窑神……这些来之不易的“证物”,都将柴窑窑址指向于陕西耀州黄堡镇。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里所有的证实结果,都来自于六百年前的古人记载。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根据史料有关柴窑特征的记载,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工作人员逐条逐条地来追根溯源,寻找原物。如《格物要论》记载“柴窑,出北地”,关于北地之说,有人泛指中国整个北方。但事实并非如此,经过对照郭沫若先生绘制的《中国史稿地图集》,寻找“北地”,从各个历史碑刻中寻找“北地”,历经曲折,终于澄清“北地”是指古代时期的北地郡,即是宋代耀州所在地,正是出青瓷的地方。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目前民间人士呼吁的“越窑柴窑说”“景德镇柴窑说”,由于其地理位置均不在“北方”,更不在“北地郡”,加之又是当时战争的“敌对方”和运输、记载、实物等都没有符合五代末柴窑天青色“四如”的窑址及标本。著名收藏家马未都也在其作品《瓷之色》中表示:“近年来出土面世五代耀州窑精品,无论残片还是整器,让柴窑的面目更加清晰,让其历史趋向于真实。”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柴窑有“四如”特点,一是青如天,看上去像一片朗朗的青天,没有开片。二是明如镜,是指釉水。柴窑的釉质釉水必须有“滋润细媚”的质感,滋润光细,才有古人的“明如镜”之比喻。三是薄如纸,就与古代的“粗棉蔴沉淀纸”是同样厚薄。四是声如磬,是指烧制窑温在1260—1330℃间,特指盏类的“薄壁”器,釉光明亮不开片,其声音才可敲击如“磬”,清脆悦耳悠长,似佛塔上的风铃。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柴窑瓷器之贵重,古代即有“片瓦千金”之说,可谓价值连城。最神奇的是当用手电照射瓷片背面,瓷片正面就会出现一轮“明月”,四周是一片青天,晶莹剔透,釉面可以照进人影,轻轻敲击它的盏壁,声音悠扬悦耳、连绵不绝。

(转载)走进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 领略“中国瓷皇”之美

  一千年前,一毫米薄,片同金翠。博物馆内,柴窑瓷器的胎体极薄且透光,壁薄如蛋壳、工艺之精湛、釉色之精美,为后世所无,展现了古人的创新和智慧。未来,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将继续保护好、研究好、展示好、传承好精品柴窑文化,让更多人认识柴窑,真正领略“中国瓷皇 ”之美,到陕西看到一千年前中国对世界的伟大发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