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沣河湿地公园水清景美,景色宜人。资料图片 记者 郝钟毓 摄
“八水绕长安”,描述的是汉唐时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的良好水环境。那时,“八水”环绕长安城外,城内也遍布人工湖泊。随着生态环境变化,“八水明如练”的画面成为历史,“八水”虽存,但水量小、水质差,城内渠道废塞、水流不畅。
记者近日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的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采访团在西安采访时了解到,近十多年来,西安市持续推进河湖治理,特别是2019年出台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八水绕长安得到重塑,良好水环境再次回到西安市民的日常生活。
灞河水清岸绿 成迎来送往新地标
“八水绕长安”,正如双环围绕,东有浐、灞,南有滈、潏,西有沣、涝,北有泾、渭。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李白诗句中的送别场景,是唐代灞桥折柳、长亭送别时的日常一幕。如今,灞桥附近得到治理的灞河湿地公园,是西安市民和外来游客的网红打卡之地。
在唐代灞桥遗址的灞河下游十多公里处,西安奥体中心犹如一朵巨大的石榴花绽放在灞河边。与古代灞桥离别不同,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开幕式将于9月15日在这里举行,水清岸绿的灞河将迎接八方宾朋的到来。而在十年前,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浐灞生态区举行,其实已经迎接了一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据介绍,当初为治理浐河和灞河,专门在浐河和灞河相汇处设立浐灞生态区。治理前,这里工业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几乎是直排进浐河和灞河,浐河、灞河成了臭气熏天的“城市下水道”。后来经过治理,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桃花潭公园等多个大型生态公园建立了起来。
西安市水务局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惠强说,2019年西安市开展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以来,灞河又从污水治理、堤防治理、护堤林建设、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等方面规划了16个重点治理项目。到目前,灞河构筑的生态堤防已达到98.4公里,修复了9处生态滩区,栽种改造了2405亩护堤林。
“灞河两岸的提升改造工程,已经成为绿意盎然的景观带、市民休闲娱乐的滨河亲水公园。灞河水质也有了显著改善,灞河口的水质达到了地表水Ⅱ类水平。”惠强说。
沣河随弯就弯 河水自然奔流
东面的灞河两岸成为市民休闲和网红打卡之地,西面的沣河也毫不逊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开卷第一首诗讲述的,据说就是发生在沣河的故事。如今,得到治理的沣河两岸,同样吸引了众多鸟类,同样是青年男女喜欢光顾的地方。
在沣河金湾湿地,站在沣河大桥上眺望,河面宽阔,河水清澈,白鹭、黑鹳等鸟类或悠闲地在河洲散步、栖息,或不时掠过河面,好似一个有着郊野风貌和田园风光的滨水生态景观长廊。
据西安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党占奎介绍,在沣河治理过程中,将河流治理与水污染防治紧密结合,同时坚持以自然河流和人工渠系为骨架,随弯就弯,不截弯取直,让河水自然奔流。在滩区治理上,保留河道原有高滩和深潭等地形风貌以及原有树木,利用河流自然形态打造生态节点。
沣河全指标水质自动监测站位于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河的南岸,用于监测沣河入渭断面水质。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工作人员提供的监测结果显示,2019年、2020年沣河均为地表水Ⅱ类水质。
“沣河两岸过去杂草丛生,挖沙把河床挖得坑坑洼洼,河岸边则成了垃圾倾倒场,沿岸不少排污口常年向沣河排放生活污水。近年来,随着沣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的展开,河水变清了,河两岸修了景观长廊,如今这里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从小在沣河边长大的陕西省环境保护公司总经理王团安说。
全域治水碧水兴城 “八水”成为城中河
随着全域治水工作的推进,西安市的“源头活水”逐渐增多。
“西安通过河湖连通引水,将‘绕城’水系引至护城河、大唐芙蓉园、兴庆湖等,不仅很好地保障了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且重构城市水系。”惠强说。
作为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在西安境内河道长140.6公里,岸线长184公里。
2008年10月,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开工。经过数年治理,完成了184公里堤防和堤顶道路及绿化建设。同时,完成了以灞渭桥、泾河入渭河口桥梁为代表的21座支流入渭河口堤防交通桥建设。
“渭河综合治理,从根本上解决了渭河西安段防洪问题,也提高了区域交通能力,并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新休闲健身场所。”西安市渭河生态管理中心主任侯婧昕说。
2019年出台《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西安市河湖水系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后,渭河西安段三年保护治理方案将实施6项污水治理、4项堤防治理、1项护堤林建设、14项水生态修复等25个治理项目。目前,各治理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中。
党占奎表示,全域治水工作启动以来,西安市对“长安八水”和黑河、新河、公式河、清河、石川河5条重点河流全流域治理;推进斗门水库、渼陂湖、白鹿塬水库和护城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组织开展污水处理厂、水系连通、水源涵养、应急水源、再生水管网、智慧水务6大工程建设。到2021年底,争取实现河河相连、河湖相通、碧水长流、鱼翔浅底的目标。( 新华社记者 刘诗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