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陕西自贸试验区发展建设的第四年。设立4年以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围绕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的战略定位,不断扩大经贸外向属性,不断拓展合作交流渠道。
2021年上半年,陕西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62.4亿元,同比增长22.9%;2021年1月—7月,实际利用外资58.55亿美元,同比增长14.80%……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有陕西自贸试验区的身影。
这一方改革开放“试验田”,在提升陕西国际经贸参与度、促进民心相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西安铁路口岸 供图 陕西省自贸办
经济合作“不落幕”
近年来,陕西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往来日益密切,尤其去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贸易规模仍然逆势增长,足以说明陕西经济的内部活跃度和外部竞争力。而这其中少不了陕西自贸试验区从管理体制、投资促进与贸易便利、服务与监管、法治保障等全方位的改革创新。
以“最佳实践案例”为代表的这些改革创新所凝聚成的智慧,在给企业带来实惠的同时,更加深了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
比如,2020年3月,“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平台入选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并在全国复制推广。这一创新案例便解决了食品进出口各国法律、检验检疫标准不同,导致一个产品同时出口多个国家所面临的流程繁琐问题。在“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上,企业可以将采购需求迅速分工,翻译、包装设计、法律、税务、国际商标等一系列环节紧密合作、无缝对接,轻松高效地完成对不同国家的进出口流程。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交易额已超1亿元,纳税额逾800万元,已为近200家余企业、2900多位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优质、便利的创新就业服务。
摆满集装箱的西安港 供图 西安国际港务区
除了改革创新,陕西充分发挥和放大中欧班列“长安号”等“经贸使者”的作用,畅通经济合作通道。如今的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输的货物品类涵盖了纺织制品、橡胶制品、电子产品、汽车整车及配件等9大类,开行的国际线路增加至15条,覆盖44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中亚、南亚、西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全覆盖。2021年上半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904列,同比增长20%。
此外,中俄丝路创新园聚集了俄罗斯立德集团、中俄海洋工程联合实验室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50余家企业和科研单位;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分销网络、生产基地和物流园区……在经济全球化遭遇挑战的当前,陕西自贸试验区不断深化和夯实“一带一路”经济合作重要支点作用,让中国经济中的陕西符号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俄丝路创新园园区外景 供图 中俄丝路创新园
人文交流“不掉线”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已经明确要进一步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改革经验。面向“十四五”,近期《“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的发布,进一步明确了自贸试验区未来五年的施工路线。
作为陕西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的中心片区,在功能定位中明确要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人文交流高地。
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方面,陕西自贸试验区形成了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等创新成果。据了解,国际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出入境、海关、人才落户、人才认定、人事关系及家属随迁等8大类25项专员服务,为高层次人才在陕西工作生活构建社保、医疗、养老、住房、教育等居家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极大促进了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人才交往、人文交流。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学员们走进碑林博物馆 供图 丝绸之路大学联盟
此外,陕西通过在以色列等国设立17家离岸创新中心、海外研发中心和科技服务站,推动全球创新创业资源统筹匹配;由38个国家(地区)151所大学组成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以及“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促进教育国际合作平台作用不断显现;依托国家“17+1”合作平台开展海外办学,为海外中国企业培养本地化专业人才;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防疫合作,组织医疗专家开展视频连线等形式,向相关国家提供技术指导,分享中国抗疫模式和经验……一项项务实合作,都让陕西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人才培养、防疫合作等方面获得更大成效,让中华文化中的陕西特色传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十四五”已经开局,新征程已经开启,陕西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合作新格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