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六院新一代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装配。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制人员正在进行测试。
电子信息产业园效果图。
隆基股份光伏电池生产过程。
十五年,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瞬间。但对于西安航天基地来说,却是一段充满机遇与挑战、拼搏与成长的奋斗史。十五年,是一段历程,是一个台阶,更是一幅科学发展的精美画卷。
“站在机器人面前30秒,人工智能(AI)就可以检测到受测者心跳、心率、血压和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健康数据,太神奇了,这种‘读心术’就是人工智能‘黑科技’。”在航天基地像华为云(西北)联合创新中心这样拥有“黑科技”的诸多企业已经形成集群。
创新资源加速聚集,创新产业快速成长,科技成果逐一落地,产业链条化、集群化脚步不断加快……近年来,航天基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紧紧围绕西安市十项重点工作,立足创新“基因”和创业“土壤”,深入实施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主体培育、成果转化、改革创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全域创新新格局,跑出了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奋进 科技创新重塑产业发展新集群
11月3日,西安航天华阳机电装备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单位联合申报项目“高端包装印刷装备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据悉,该公司的“卫星式柔版印刷技术”在国内打破欧美高端设备垄断局面,并首创了纸箱面纸印刷预印新方式。
有一种跨越,波澜壮阔;有一种突破,直抵未来。“自主研发”“首创”“填补空白”……这些关键词在航天基地发展史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突破了航天液体动力领域3D打印全流程技术,其研制的氢液化系统填补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在液氢规模化生产方面的空白。
在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航天基地11家在孵企业斩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近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2021年陕西省瞪羚企业以及陕西省潜在瞪羚企业名单,航天基地14家科技企业荣登榜单。
一项项荣誉,一个个突破,见证着航天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今年以来,航天基地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及“链长制”工作,加快构建“1+10+13+N”创新体系,以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优质产业,全力掀起十个科技产业园建设热潮——
“今年9月,我们召开了专题会议,分别与‘十个园区’建设方签订《2021年航天基地‘十个园区’建设进度目标责任书》。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十个园区’相关18栋研发大楼和垂直厂房主体封顶工作。”航天基地相关负责人说道。
2021年以来,航天基地持续搭建产业发展载体,加快推进十个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的空间体系,打造创新要素聚集新平台。
十个科技产业园区将瞄准产业定位,坚持“一园一主题,园园有特色”,通过高端技术、高端项目、高端人才的聚集,加快“两链”融合步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创新动能,充分发挥航天基地对陕西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撑作用。
作为航天基地十个科技产业园区中建设进度较快的项目之一,电子信息产业园将围绕信息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和软件研发等行业方向进行布局,建成后将成为集现代化、智慧化、人性化为一体的创新型高科技产业园区;新经济产业园将进一步聚焦新兴产业承载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打造航天基地新经济企业集聚基地,形成集聚效应,带动周边区域产业发展。
产业园拔地而起,该如何精准导入企业?聚焦“创新链”、打造 “产业链”,航天基地优化产业结构,深化“两链”融合,积极培育航天产业链、航空与无人机产业链等13条重点产业链,并通过“链长制”统筹区内外产业链,配套企业资源,为企业稳定生产保驾护航。
厚植创新沃土,激发创新活力——
为发展添动力,为发展谋保障。围绕“科技空间,孵化服务,孵化成果”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发挥科技、人才、金融互乘放大效应。目前,新增1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2家市级众创空间;新增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认定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举办产学研金活动11场,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3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30家;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48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2.63%。
近日,航天基地荣获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资质,这标志着航天基地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经济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是关键。航天基地主动出击,创新模式,通过做实前期调研,搭建对外平台,拓展招商渠道,利用大活动大展会深化合作。截至目前累计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0家。
发力“双循环”,迈步“高质量”。航天基地通过提升“硬配套”,打造“软环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夯实招商引资基础。搭建智慧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物业、金融、税务、财务、工商等全方位服务,为创新企业注入“助推剂”,构建创新创业“良性生态闭环”。
突破 “硬科技”点燃经济增长新引擎
11月8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第一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在这一重大项目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第三代中继终端产品为航天员出舱提供全程通信保障。
作为我国唯一以航天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航天基地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发挥“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引领作用,大力推进“卫星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三大新兴产业,聚焦“研发设计”“软件及信息”二大服务领域,形成航天基地“3+3+2”现代产业体系。
依托“国家队”,航天产业蓬勃发展——
从“北斗”指路到“嫦娥”奔月,从“天问”探火到“神舟”载人,宇宙探索的足迹从近地走向深空,航天基地持续发挥科技力量,助力中国航天出征星辰大海。
11月27日0时40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中星1D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航天基地“国家队”为中国航天再次贡献硬核力量。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此次发射用运载火箭提供助推、一级、二级、三级发动机及姿控动力系统;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承担了该卫星转发器分系统、天线分系统、跟踪子系统的研制工作。
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方兴未艾——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航天基地重点聚焦“碳达峰、碳中和”,贯通光伏产业创新链供应链服务链,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垂直整合和横向延伸,特色产业优势凸显。
作为我国成长起来的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光伏制造企业,隆基股份自2016年推出第一代Hi—MO组件后,系列产品就不断迭代更新。今年6月初,隆基股份公布了N型TOPCon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达到25.21%,HJT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达到25.26%,最新公布的P型TOPCon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达到25.19%,不断刷新世界纪录。
1月26日,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与杨凌美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约,西安美畅产业园项目落户航天基地。作为光伏行业关键环节龙头企业,美畅新材料将在导入上下游资源、补链条、聚集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航天基地光伏产业将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成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开启“智能”新时代——
在西安市2021年度二季度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工作专项考核中,航天基地位列开发区第一。这背后,是航天基地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随着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作为铁路控制系统的核心产品,安全型继电器的生产也在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位于航天基地的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转辙机智能生产线、信号继电器数字生产线。
2020年底,西安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面积2000平方米的AX继电器数字化车间,目前已经全部投入生产,这是国内唯一安全型继电器数字化生产线,开启了国内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领域的“智能”新时代。
航天基地坚持大企业引领,构建以轨道交通装备为主、以专用通用装备为辅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国家高端装备集群示范园发挥通号(西安)轨道交通工业集团龙头带动作用,支持西安神西电气机车车辆控制系统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
着眼于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航天基地以数字技术为驱动,以创新应用场景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卫星应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
围绕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三大领域,打造卫星应用产业创新示范区;聚焦建设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承载区,打造“人工智能+”融合应用示范项目;依托西安超算中心,加快大数据发展应用,争创国家数字经济示范区。
与此同时,航天基地围绕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需求,发挥比较优势,重点聚焦研发设计服务、软件及信息服务两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 数字经济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只需在机器附近,飞行员的脉搏速度、疲劳状态都可以检测出来。”走进华为云(西北)联合创新中心,西安奇点融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眼动分析的相关产品研发。
作为航天基地数字经济标杆企业之一的华为云(西北)联合创新中心,是航天基地、华为公司以及西安方点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聚焦于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大数据、云计算及智能制造产业领域的优质创业孵化中心。
用“云技术”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西安多维机器视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定制自动化设备和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企业。其核心技术是借助人工智能实现从二维图像到3D模型的高精度重构、精密测量及外观缺陷检测。
发展初期,大量数据样本的存储与处理对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企业只能以牺牲时间为代价来保证质量。在华为云的帮助下,该企业实现了视觉检测的数字化、可视化,有效解决了数据存储的压力。同时,依托华为云海量存储及ModelArts平台的强大算力,企业研发团队进行图像检测数据模型训练,使模型训练周期从40小时缩短至4小时,节约人工成本30%、时间成本90%。如今,该企业开发的三维检测系统在三维微观测量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应用于数控刀具、电子产品、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航天基地,像西安多维机器视觉这样通过华为云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还有很多。据了解,在方点科技的助力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卫星应用等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航天基地抢抓5G发展先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发展新优势。经过多年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已具蓬勃之势,京东、华为、腾讯等数字经济产业龙头企业加速集聚,规模持续扩大、应用不断深化,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密集聚集区域之一,航天基地今年获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授牌。
用高科技为民服务,惠及群众——
让科技融入生活,让生活享受科技。
在路灯杆上给手机充电,把红绿灯安在脚下,让井盖具有“触感”,公园和公交站候车亭装上“智慧大脑”……在航天基地,这些充满“未来感”的场景就在我们身边。
“扫码开门、取出挑选好的新鲜蔬菜、关门的瞬间手机自动结账,这种感觉就像从自家冰箱取东西。”航天货郎开门自取式智能柜一经登场便吸引了众多眼球。
航天货郎开门自取式智能柜是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利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积累的先进智能管理控制技术及精密钣金成型工艺,联合知名高校,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平台最新研制开发而成的新型无人智能零售终端。
在揽月阁附近,有一个放置在长杆上像书本大小的白色“小盒子”。这个不起眼的“小盒子”每隔10秒,便会将周边的空气质量数据传输至航天基地智慧环保平台。这是航天基地率先引进的“天、地、空”一体的“智慧环保平台+专家驻点咨询”模式的其中一环。该模式利用激光雷、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无人机、高空瞭望等技术,构建起了大气环境立体监测网络。 今年1月,航天基地又自主研发上线了“生态航天”APP,环境污染案件下发(上报)、处理、跟踪、督察督办实现全链条、无缝衔接处置。环境监测与线下治理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航天基地科技治霾的一大特色。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十四五”擘画的美好蓝图正徐徐展开,航天基地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加快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新城注入源源不竭的创新动能。(王文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