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李宁强 通讯员 张雨薇 兰杨欣)初冬的西安,细雨微凉,风中掺杂了一丝北国的寒意,但这阻挡不住各位文艺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热情。12月11日上午,“贾平凹邀您共读书”第113期李正善散文集《青春的风度》首发式暨作品分享会在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酱豆书屋举行。来自省内的众多文学评论家、学者与作家、文学爱好者和高校师生齐聚一堂,共赴一场文学盛宴。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因赴京开会特别发来贺信,并对《青春的风度》的出版以及活动的开展表示祝贺,希望李正善再接再厉,多出佳作。
本次活动由陕西省作家协会、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西咸新区作家协会主办,长安雅集诗社读书会、启稚耕读学苑承办,陕西泾阳恒昌堂茶业有限公司、西咸新区空港新城文学馆协办。
李正善,陕西长安人。高级记者。现为陕西数字基地出版传媒集团延安红云平台总编辑,199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青年作家班、文学学士,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咸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陕西省传播学会副会长。
曾任华商报社深度新闻部、社会新闻部、经济新闻部、陕西新闻部主任及渭南记者站、咸阳记者站站长等职,获得中国新闻奖两次、陕西新闻奖等五十余次;文学作品发表于《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新诗》《延河》《当代青年》《女友》等。部分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转载,并入选《时文选萃》等多种选集和高中语文教材。文学作品多次在全国及中外大赛中获大奖。
活动由陕西省作协副主席、西咸新区作协主席王海主持。他首先介绍了《青春的风度》出版过程,并重点介绍李正善的创作成就,对他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赞称其为“实力派作家,西咸新区的荣耀。”
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女子诗社社长杨莹介绍与会嘉宾。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社长党靖致辞。他向作者李正善、《青春的风度》作品的出版、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之后,高度赞赏李正善的文学素养,称其有很强的思想广度和深度。作品展示了李正善的青春心路历程、对生活工作及世界的思考,揭示了青春对人生的意义所在。
西安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资深报人、著名作家商子雍谈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通过语言和文字进行的,散文作为一种大部分人在写作中都会应用的文体,其目的是交流、发声。李正善已经在散文的道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从发声的阶段化蛹成蝶,希望他能再接再厉。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李震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散文与其它文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写散文永远是在写自己,自己就是自己散文的题材,李正善的散文文风之正、叙述之实,从中能反映出他“公诚勤朴”的品格以及他对自己的反思与批判。“他写得很老实、朴素,就像他的人一样公诚勤朴。”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原局长、陕西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任中南,从李正善新闻记者的身份入手,分析了新闻采写和文学创作的关系。他认为不能把东西写得高深、虚无,而应像李正善一样写最真实的东西,老老实实做好人,认认真真出好书。
陕西文学院原院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常智奇发言说,李正善的作品植根于凝重的生活大地,具有时代精神和关中地域性特点,展示出社会底层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李正善在记者的岗位上从事文学写作,其思想的博大、深刻性,经验的丰富、指导性,这些价值体系都体现在他酝酿许久的散文集中,这也是他走到今天的动力。
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女子诗社社长杨莹作为曾经的同事,说到在与李正善多年的工作中,是可爱真诚的性格让他们成为挚友,而他扎实的生活根基,也使这部作品无比生动美好。
演奏家邢瀚的箫独奏,为活动增添了典雅的气氛。朗诵者们也分享了自己喜欢的《青春的风度》中的散文片段。
来自西安外国语大学的王玉娇、陈子扬朗诵散文《默契》节选;杜佳乐、维力朗诵散文《撑开一方晴朗天空》节选;西安交通旅游广播主持人林渤、陕西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范昊明朗诵散文《两地书》节选;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大唐文化艺术社副社长海霞朗诵散文《没有你的日子》节选;原兰州军区歌舞团声乐演员、陕西省合唱协会理事张全朗诵散文《流淌,或者飞扬》节选;长安诗韵朗诵艺术团团长、中国朗诵联盟理事吴静朗诵散文《心河》节选。
正如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著名军旅书法家周斌赠送的书法作品中所写,李正善的文字“青春如歌,文采飞扬”。分享会最后,李正善在致答谢辞时说,首先感谢各位专家的光临和鼓励,感谢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和“贾平凹邀您共读书”活动对他的支持。“这次首发式活动,是我文学创作的新起点,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我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活动在浓厚的文学氛围中结束,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