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伊始,当新年的氛围依然笼罩着农科城杨凌时,一张推动杨凌高质量发展的“线路图”一经展开,便引得热烈反响。
这份“线路图”定名“1155”发展思路。
第一个1,即立足“国家队”定位;
第二个1,即紧盯“三区三高地”和“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目标;
第一个5,即精准破解“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示范推广引领不强、科技引领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难引难留”五大难题;
第二个5,即指勠力同心在“深化国际合作、高新产业聚集、促进经济增长、共建融合发展、激发发展活力”上开新局。
这是杨凌加快建设世界知名农科城,奋力开启示范区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Δ2022年1月27日,杨凌示范区2022年工作会议召开。
担当实干立下“军令状”
在1月27日召开的2022年杨凌示范区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按照“1155”工作思路,强力推动“三区三高地”和“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有力印证“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
不难看出,这是杨凌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立下的决心,定下的新目标和新方向。要念好“深谋、担当、创新、有为”八字诀,精准破解难题,力争交出一份优异的“杨凌答卷”。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破解五个难题,开启五个新局?纵观“1155”发展思路,可以看出,这是一份沉甸甸的“承诺书”,也是杨凌为破题开局而立下的“军令状”。
一座城市的气质与风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由实干决定的。2月7日,杨凌一季度1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43亿元。一系列投资项目的密集开工鲜明导向:迅速紧起来、动起来、干起来,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去赢得“开门红”、拼得“全年红”。
伴随着集中开工,这些项目正转化为更多实物工作量,撬动高质量发展。从最新数据来看,杨凌示范区2022年共安排重点项目138个,总投资567亿元,年度投资143亿元。
精准破题打好“歼灭战”
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示范推广引领不强、科技引领乡村振兴、高层次人才难引难留……这五大发展难题,是摆在杨凌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亦是向着今年开局发出的“实干实干再实干”之强烈信号——精准破题,精准发力,着力打好这场“歼灭战”。
“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不足”难题——着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区内外协同攻关的良好机制;重点放大杨凌在生物育种、土壤改良节水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在打好种业翻身仗上彰显杨凌担当;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难题——按照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等融合发展思路,全面打造质量效益高、核心竞争力强的农科产业高地。扎实建好秦创原农业板块;
“示范推广引领不强”之题——深入广大旱区搞好科技示范,下气力在体系构建、增点扩面、提质增效上寻求新的突破;
“科技引领乡村振兴”之题——重点发挥好两个作用,一是着眼区内做强自身乡村振兴;二是放眼区外做实引领带动乡村振兴。
“高层次人才难引难留”之题——全面实施“后稷人才工程”,着力引进培育创新人才团队,加强一流人才生态建设,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真正实现靠事业留住人才,靠人才成就事业。
这是一张破局之图。绘制的是“一盘大局之棋、一本干事之账”,也是一张干有方法、干得对路,干有激情、干出实效的线路图。
合力开局打赢“攻坚战”
新时代杨凌赶考路上,无论是奋力推进“三区三高地”建设,还是全力打造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如何去面对去解决,考验着勇气,体现出能力,彰显着担当,检验靠作为。最根本就在于出实招、下实力、求实效。当前,杨凌在深化国际合作、高新产业聚集、促进经济增长、共建融合发展、激发发展活力等五个方面给出了进行了布局。
Δ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建成启用。
在深化国际合作上开新局。扭住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设,建平台、促开放。坚持农业国际合作主线,大胆探索农业自贸商事制度改革试点;
在高新产业聚集上开新局。坚持整合创新链和重塑产业链并举,不断提高创新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做实“链长制”,全力推进12条重点产业链,进一步补链延链强链;
在促进经济增长上开新局。稳投资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形成产业投资支撑稳健增长的新格局。对标示范区“十四五”规划,加快构建全面、全要素的产业投资存进工作格局;
在共建融合发展上开新局。扭住省部共建和区校融合强机制,促实效。狠抓制度、载体、机制建设,切实发挥共建融合在示范区发展中的基础性、源头性、推动性作用,加快形成高效有力、协同一体的新格局;
在激发发展活力上开新局。扭住全面深化改革换动能、促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各个方面积极性,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形成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格局。
2022年是杨凌示范区成立25周年,也是开启“中国农业科技现代化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新征程的重要一年。“1155”作为一张清晰的破题开局线路图,以谈挑战、话思路、谋新篇、开新局的工作思路,为杨凌示范区续写高质量发展厚积力量。(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贺辉 耿苏强 王朝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