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品质稳步提升,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上等级率实现新突破,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普遍达标,涌现一批标志性公共文化场馆和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成一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和示范镇(街),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群众文艺创作更加繁荣,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深入人心,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参与度、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攀升,形成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陕西公共文化服务新名片。
公益课堂更受欢迎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以亲民、惠民的形象走近百姓身边。陕西众多文化机构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万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今年1月10日是中国传统的“腊八节”。当天10时许,“新春习俗听我说”残障人士线上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活动旨在通过民俗原创分享、馆藏资源推介、在线才艺展示等方式,多角度挖掘春节文化内涵,多元化满足残障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近200名残障读者及家人共同参与活动。工作人员悉心整理推介了与节日相关的馆藏数字资源,从文学、饮食、历史、音乐等不同角度呈现各具特色的“腊八节”文化。微信群里气氛热烈、互动踊跃,轻松活泼的话题吸引了众多读者,有人晒自己的腊八粥照片,有人送上节日祝福,有人分享抗疫诗歌……大家以不同的方式,在传统节日里传递着温暖,既学到了知识,又交流了感情,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省图书馆,有一个专门面向残障人士的视障阅览室。该阅览室由省残联和省图书馆于2008年12月联合设立,拥有丰富的盲用文献资源和电子资源,包括盲文图书2440册、期刊525册,有声读物光盘655张,盲人智能听书机600部,以及视障读者专用的各类无障碍阅读设备等,丰富了残障人士的精神文化生活。2019年5月,省图书馆视障阅览室又增设了一间特殊的影屋。这里有近400部附有专业配音旁白和标准手语注解的电影,视障及听障人士可以无障碍地观看电影,享受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虎年春节期间,“学在陕图”公益课堂线上课程持续进行,在省图书馆官方微信、微博和哔哩哔哩平台上线。民俗文化学者左其诚围绕“唐朝人除夕有哪些习俗活动”“唐朝人怎样过年”“正月十五”“生活在唐朝的长安人都有哪些食物——汤饼、蒸饼与胡饼”“唐朝人的饕餮盛宴”等主题,在线向大家分享了唐朝人怎样过年和饮食系列课程内容。在省图书馆,像这样的公益活动还有很多,并已持续开展多年;在全省,也有很多像省图书馆这样采取多种形式贴心为群众服务的公共文化机构。
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
让公共文化服务与老百姓之间实现“零距离”接触,就要想群众所想,提供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
近年来,陕西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展演活动丰富多彩。去年,陕西依托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先后举办优秀群众文艺精品展演、“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全省广场舞展演、“花朵”全省少儿美术作品展、全省优秀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览等一系列群众性示范文化活动,带动全省累计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389场,参与人数超过2578万人次。此外,陕西还颁布《陕西省秦腔艺术保护传承发展条例》,举办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惠及群众600余万人次。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阅读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陕西不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去年先后举办“阅百年历程 传精神力量”4·23世界读书日暨全民阅读活动、“红色文化经典诵读”等文化活动,推广全民阅读,共建书香社会;以“全民悦读 最美三秦”为主题,举办第九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三秦最美读书人”评选、“三秦最美荐读人”评选等725项活动,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针对城乡文化发展失衡的情况,陕西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送戏曲、送电影、送展演、送科普等活动,让文化惠民更加精准、服务内容更加丰富。陕西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成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444个,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便利。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陕西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平台建设推广,宣传推介公共文化数字资源。“陕西公共文化云”建成投入运行,“陕西文旅之声”平台建设初见成效,34个专辑、1436个音频的收听、点击量达到740万次。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广电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广电电视端、“爱系列”APP手机端文化和旅游服务专区全面运行,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上电视、上手机”。
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门面不大,非遗文化宝贝却多。春节期间,西安市碑林区文化馆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特色主题活动,为广大群众献上精彩纷呈的非遗民俗文化盛宴。图为馆内工作人员杨三民(右)正在向游客介绍非遗展品。
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数字化。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直录播,“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2021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全省群众合唱集中展演活动网络直播收看人数达到82万;“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永远的长征》合唱音乐会在线点击超过45.3万次。“数字文化套餐”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陕西用好中央和省上专项资金,为56个脱贫县安排专项资金1120万元,用于开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用好“戏曲进乡村”专项资金,指导基层依托陕西广电网络平台开展“戏曲进乡村”在线直播;持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文化下基层活动,推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常态化。
去年,省图书馆“文化助残”视障文化观影服务项目、安康宋安平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2021年文化和旅游领域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
公共文化更好满足人民新期待
根据《“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一步,陕西将全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据悉,今年陕西将以参加第十九届中国艺术节为契机,推动陕西群众文艺作品创作,力争在全国获奖;举办“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作品征集活动,集中创作一批展现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成果、反映城乡融合发展新面貌的优秀民间美术作品;举办2022陕西省群众文化节和第十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系列活动,带动全省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陕西还将全面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用好“陕西公共文化云”“陕西文旅之声”等平台;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群众喜欢、制作精良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使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扎实开展戏曲进乡村等工作,强化人民群众文化权益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强文化志愿服务,依托“圆梦工程”“春雨工程”等示范性志愿服务项目,发挥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平台作用,不断扩大文化志愿者队伍,不断拓宽志愿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记者 李卫)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