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红线是14亿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对耕地保护提出明确要求: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这意味着,守住耕地红线,不仅数量上不能减少,质量上也要进一步提升。
记者梳理发现,围绕耕地保护,杨凌示范区已形成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行动方案:通过培养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领域综合性人才模式,着力组建专业化队伍为智力支撑,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样板工程,以科技力量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赋能,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4月9日,承载着解决耕地质量问题,推进高标准农田高质量建设重大使命的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揭牌成立。该中心的成立,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需求端、市场端、资源端打通通道,毫无疑问成为落实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最优选择”。
目前,该中心先后在陕西渭南、宝鸡、榆林、商洛等地部分县区开展高标准农田项目潜力分析、实地踏勘面积35万亩。其中,在宝鸡凤翔区、岐山县以及渭南大荔县已经完成了8.1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初步规划设计工作,下一步将逐步推进高标准农田样本工程建设。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落地,牢牢守住18亿亩粮食生产“安全线”,再次表明了中央的决心,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一直以来,杨凌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持续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探索区校合作,创新“三农”服务新机制,合力推进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新模式,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Δ2021年4月9日,“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中国杨凌高标准农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资料图)
其中,通过区校融合构建的土壤侵蚀调控技术体系,使陕西绿色版图向北推移400公里、黄河泥沙含量降低80%,成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
“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不但要保持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而且要维持和提高耕地质量。”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希望中国杨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创新中心,要把支撑农业稳产保供作为首要任务,同时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创新重点,为大力提升耕地质量,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全面服务乡村振兴。
据了解,杨凌示范区已建设10个以上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推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形成“原始创新—成果中试—企业孵化—产业成长”的成果转化链条。(农业科技报-中国农科新闻网记者 耿苏强)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