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制度创新“探”改革新路——陕西自贸区:“试验田”上敢闯敢试
2022-04-01 09:12:40来源:陕西日报编辑:陈锵责编:高岗

【中首 图】以制度创新“探”改革新路——陕西自贸区:“试验田”上敢闯敢试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20401085412

3月24日,一辆快递货车正在驶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经开功能区 记者 袁景智摄

【中首 图】以制度创新“探”改革新路——陕西自贸区:“试验田”上敢闯敢试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20401085426

3月26日,航拍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浐灞功能区 记者 袁景智摄

【中首 图】以制度创新“探”改革新路——陕西自贸区:“试验田”上敢闯敢试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20401085437

3月24日,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高新功能区政务大厅二楼,相关部门正在为企业代表等办理业务 记者 袁景智摄

 【中首 图】以制度创新“探”改革新路——陕西自贸区:“试验田”上敢闯敢试_fororder_微信截图_20220401085448

西咸新区予果微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员在秦汉新城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检测实验(资料照片)

  又是一年春来时。在这生机勃发的季节,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陕西自贸试验区”)迎来5周岁生日。

  踏浪潮而来,衔使命而生。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作为西北地区唯一的自贸试验区,自接下“国家任务书”的那一刻起,处于“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前沿的陕西,历史性地承担起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田”的重要使命。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在商事制度、投资贸易、金融服务、法治保障等一系列领域先行先试,8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一批批创新的“种子”在“试验田”里发芽壮大,结出硕果。

  承载国家赋予的“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新模式”重要使命,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为国家试制度,31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改革的“苗圃”里枝繁叶茂,一批批创新的“种子”从这里撒向全国。

  创新 “试验田”活力迸发

  累计形成创新案例622项,其中3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3月24日9时,与航空公司沟通完航班情况回到办公室,陈宇寰又立即座机、手机、电脑齐上阵,在全国协调货源确保已有航线正常发运,工作节奏较之前快了很多。

  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以及不确定因素对国际运输带来的影响,相较于航空客运市场受到的巨大冲击,作为中集安达顺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达顺”)西安分公司总经理,陈宇寰的心情还算平静:“疫情影响下,国际供应链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当务之急是保障货运航线稳定。”

  陈宇寰的“底气”来源于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功能区第五航权货运航线的开通。

  去年9月底,安达顺西安分公司联合空港新城开通莫斯科—西安—阿拉木图第五航权货运航线,这也是陕西首条链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第五航权货运航线。这一航线的开通,让安达顺西安分公司成为总公司在全国布局的第一个内陆城市口岸运营中心站点,在全国20多个城市分公司中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站点比肩。

  第五航权开放不仅使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获得了全球更高开放水平枢纽的“入场券”,也带来了货物中转量的提高。截至目前,西安作为西北地区首个获得并使用第五航权的城市,已开通3条第五航权航线,其中首尔—西安—洛杉矶的国际航线已成为三星等企业产品进出口的第一选择。

  “对于国际货代企业而言,第五航权的开放意味着拥有了更多的货源选择和更灵活的操作空间。”陈宇寰说,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在境内外客运航班大幅缩减、客机腹舱带货受限的情况下,全货运航线运输成为稳定国际供应链的重要生命线。目前公司自有航线运营相对稳定,每周大约有20架次全货运和客改货航班从西安出发。

  以开通第五航权航线为契机,西咸新区初步探索出以国际航线为核心的航线申请、航线时刻、落地保障、通关便利等为一体的服务保障机制,实现了航权高水平开放,为航空客货运发展释放更大空间。2021年,西咸新区的“航权开放助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创新案例成功入选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为其他城市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提供了“陕西样本”。

  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165项试点任务全部落地;累计形成创新案例622项,其中31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83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如今,在陕西自贸试验区这片巨大的“试验田”里,制度创新成果正在不断外溢,不仅惠及大企业,还开启了中小企业尤其是创业者的梦想。

  改革 产业创新蒸蒸日上

  截至1月底,累计新设市场主体108309家,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叶绿春创业的第一步是从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功能区开始的。

  时针回拨到2019年9月4日,当叶绿春与秦汉新城功能区签订合同时,他心里既有憧憬,又有些许忐忑。

  从西安交通大学毕业后回到江苏南通工作了几年,因不满足于朝九晚五的平淡生活,叶绿春想出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把创业地点放在了大学母校所在地西安,当时他并不知道自己这个“大胆的决定”是对是错。

  然而,3年后的今天,作为“管理人”,叶绿春负责运营的秦汉新城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共享实验室)已经快速成长起来,并孵化出21家生物医药科创企业。2021年,平台营业收入超过1.3亿元,其中3家企业获得总额超过10亿元社会融资。如今平台已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微生物测序中心。

  3月25日14时,记者来到约定的地点,但采访时间却一再被推后。

  刚结束与创业团队就平台未来发展的探讨,叶绿春即刻又“转战”下一议题:与金融机构商讨平台二期扩建融资事项。坐下来交谈采访已是1个小时之后。

  “想进入的企业越来越多,平台扩建需求愈加紧迫,二期今年内就计划投入使用。”叶绿春说,平台二期5000平方米已被相关企业预订完毕。

  这种被创业企业推着向前走的局面,根源于秦汉新城的一项改革——第三方检验实验室持有人制度改革。

  2019年,秦汉新城管委会借鉴上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及医疗器械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投资建设共享实验室,统筹科技研发资源,有效解决了生物医药企业初创期硬件投入大、建设周期长、审批程序多三大难点。佰美基因、熊猫药药平台、欧亚(陕西)自贸区健康医药城、银丰集团西北总部产业基地等大健康产业项目纷纷落户,西咸新区医疗大健康产业雏形已具。

  除了看得见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自贸试验区让企业降低的,更多是看不见的机会成本。

  随着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红利的释放,临空产业、跨境电商、医疗康养、数字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加速向119.95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

  “现在,我们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新增市场主体数是设立前的4倍,大大出乎预料。”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群刚如是说。

  截至1月底,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市场主体108309家,新增注册资本10273.74亿元。其中,新增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1008家。

  开放 助力双循环的主阵地

  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七成的进出口贸易额,吸引了全省1/4的外商投资企业

  陕西自贸试验区的精彩,远远不止于此。

  3月1日,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启运港退税试点资质的内陆港口。陕西海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物流部部长刘程立即着手对接启运港退税政策的办理程序。

  “近期我们公司一批货物要发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按过去,货物离境后才能申请退税,从发货到拿到退税资金,常常需要好几周时间。”刘程说,现在货物只要装上长安号,离开车站就能办理退税,大大减少了企业资金成本。

  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搭平台、为区域谋发展,5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用行动铿锵作答,从制度突破到平台能级提升,不断蓄积发展新动能。

  ——运用好各类开放合作平台,大力发展贸易新业态。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落户的深圳市玖洲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创始人李迎飞,是被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全国集结中心吸引来的。去年5月至12月,李迎飞的公司通过长安号发运跨境电商货物价值10亿多元。截至目前,集结中心已有来自华东、华南地区的34家跨境电商企业落地运营。

  ——积极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形成对外开放新优势。眼下,陕西自贸试验区各片区正注重用足用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所带来的红利,加快制度创新,充分享受优惠。

  ——为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加油助力,陕西自贸试验区率先在全国开展首例国际保理美元融资业务,平均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3%以上。目前,该业务已拓展到上海、浙江、广州等多个省市。

  ……

  “自贸试验区已经成为新时代陕西对外开放的新引擎,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主阵地。”省自贸办副主任翟北秦说,在这里,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吸引了全省1/15的新增企业和1/4的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七成的货物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省近一半。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新的时刻,立足新发展阶段,今天的陕西自贸试验区有着非常清晰的起跑姿态——通过打造丝路自贸、科创自贸、农业自贸和会展自贸“四个自贸”,实现优环境、聚要素、增动能、促产业的目标,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自贸合力”。

  春潮澎湃处,扬帆奋进时。

  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陕西自贸试验区正以更大决心和信心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奋力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陕西日报记者 王向华 崔春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