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推动产业品牌化 在“硒”望的土地上打造城市“金名片”
2022-06-04 15:24:5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宇婷责编:高岗

  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在当今社会,品牌的概念已经深入到了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知名品牌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标尺”。对于“全市三分之二面积富含硒元素”的陕西省安康市来说,“富硒+”产业正逐渐成为安康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金名片”。

安康:推动产业品牌化 在“硒”望的土地上打造城市“金名片”_fororder_图片1

紫阳富硒茶叶宴 摄影 李冰蕊

  2022年6月4日,正值第二十二届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期间,为进一步打造安康富硒美食品牌,安康市“富硒美食节活动”正式拉开大幕,旨在全面展示安康特色美食文化,助力提升安康富硒美食产业链发展水平。

安康:推动产业品牌化 在“硒”望的土地上打造城市“金名片”_fororder_图片2

美食节活动现场 摄影 李冰蕊

  近年来,以“富硒+”为指引,安康市围绕茶、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等六大富硒产业,以广培植、严选品、常创新方式深入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安康特色品牌,为安康产品从陕西走向海外提供了坚实保障。

  广培植:为品牌生长培育土壤

安康:推动产业品牌化 在“硒”望的土地上打造城市“金名片”_fororder_图片3

安康富硒水 供图 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办公室

  作为安康的立市产业,“富硒”产业的发展对于安康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坐拥“全市三分之二面积富含硒元素”的优势,安康市从“硒”着手建立产业品牌自然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要以“硒”着手,自然要先摸摸自己有多少“家底儿”。为此,以“硒+X”发展战略为指引,安康市开启了对土壤硒资源的全域摸排,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培育富硒产业园区20个、开发富硒新产品20个,同时开展了贴标认证和免费检测服务,无限延展“硒+X”中“X”的指代边界,充分挖掘可与“硒”这一单个元素相“化合”的元素,不断创新“硒”的表达方式。

  严选品:为品牌树立提供支持

安康:推动产业品牌化 在“硒”望的土地上打造城市“金名片”_fororder_图片4

安康富硒茶 供图 安康市委宣传部

  “富硒”是安康城市发展的优势,但不仅是安康一家的优势,如何让投资者、消费者在满目的富硒产品中选择安康的产品,是安康进行品牌建设的关键一步。

  在安康市制定发布的《加快推进富硒品牌建设实施意见》中,安康市以打造“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品牌形象为抓手,对茶、水、魔芋、生猪、渔业和核桃等产业进行了资源整合,并对各类产业的品牌标识、质量标准、开发技术等一系列品牌要素进行了统一,不断强化产品质量管理,提升产品认知度;同时,根据各类产业发展现状,安康将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进行了相应的排列组合,确保在公用品牌的统一框架下,推出富有特色并质量高的安康产品。

  自2018年成功注册“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目前已有180余家茶企申请使用该区域公用品牌,“安康富硒茶”品牌价值达35.16亿元。此外,“安康富硒茶”“安康魔芋”“安康猪肉”“安康花鲢”“安康核桃”等五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20年,安康市入选全国硒资源变硒产业十佳地区。

  常创新:为品牌可持续增添动力

安康:推动产业品牌化 在“硒”望的土地上打造城市“金名片”_fororder_图片5

安康富硒美食产品 供图 安康市委宣传部

  创新是品牌永葆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在助推产业品牌化发展的过程中,安康市以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不断丰富安康品牌内涵、扩大品牌营销渠道。

  就产品创新而言,安康市成功选育出了“秦魔1号”和“安魔128号”两个魔芋新品种;先后开发出安康魔芋精粉、休闲食品、配料食品、保健食饮品四大类60多种产品。安康全市魔芋种植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共获省市科技成果奖20余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安康市建立了“安康富硒产品电商运营中心”“安康硒品1号店”,通过“互联网+”优势,打造出了集富硒产品研发、品牌培育、包装设计、展销推介于一体的线上线下富硒产品营销展示平台;创新“互联网﹢蚕丝”商业模式,打造了安康蚕丝电商平台,为安康产品走出国门提供了更多可能。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旨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可以预见的是,在这一场市场浪潮中,强有力的品牌将成为地方产品“行走市场”的重要“通行证”,而握有“安康富硒茶”“安康魔芋”“安康猪肉”“安康花鲢”“安康核桃”“安康硒水”等一系列“金名片”的安康或将成为统一大市场中备受青睐的城市。(文 马琪)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