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7日,随着西安交通大学脑深部神经调控项目顺利在咸阳落地转化,2022年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技术经纪人团队在咸阳落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首次达到100个。这一历史性突破,体现了咸阳市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问题上,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咸阳作为陕西省唯一被赋予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使命的地级市,是省内唯一以“秦创原”作为全部建设主题的地市级单位。当前,咸阳市奋力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以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为主线,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更多科创成果、科创企业、科创产业落地咸阳。
科研成果出“深闺”
2022年10月12日,一个被称为“耕地医生”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团队把“家”安在了咸阳高新区,他们研发的煤矸石基土壤保水材料、沙地土壤质地改良技术,有望解决煤矸石大规模堆置可能造成的环境和生态安全问题。
帮助这个优质科研项目,从60公里外的双一流高校实验室到咸阳落地的,是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技术经纪人团队。陕西有科研“富矿”,挖掘好这座“富矿”,让科技成果加快走出实验室,是这支队伍的不懈追求。
“我们与高校院所的专家团队保持联系,了解前沿科技成果,结合域内科技企业的技术需求,为科技成果设计可能转化的路径,匹配政策、资金、载体等要素资源,每个项目都由专人进行全流程包抓,为项目做好多方面的服务工作。”秦创原(咸阳)创新促进中心技术经纪人习斌说。
咸阳市把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作为服务科技创新的着力点,一手“牵”高校,一手“拉”企业,在高校和企业间“架鹊桥”,不断深化校企合作、解决企业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咸阳市选派12名技术经纪人专职负责对接全省69所高校院所,与133名‘咸阳科技大使’建立紧密联系,不断挖掘可转化的前沿科技成果,通过政策宣讲会、座谈交流会、推荐培训会等形式,整合域内外政策、资金、载体及产业链资源,助力科技成果在咸阳转化。”咸阳市科技局副局长张鹏说。
“智能巡检机器人”“偏光型增量膜产业化”“超低温能源装备研发与产业化”等一系列拥有核心技术的高质量项目在咸阳转化落地,为咸阳招引了一大批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高层次人才,为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2022年12月26日,在咸阳高新区,一座“科技承载力”十足的渭河大桥正在加快建设。渭河高新大桥连接咸阳高新区与西部科技创新港,两岸聚集着大量的创新要素与产业资源,渭河两岸一片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正在快速生长。
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咸阳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先后出台了秦创原三年行动计划及政策包、先行区实施意见、科技企业倍增计划,形成了有咸阳特色、务实管用的政策体系。
咸阳市启动“301”科创特区建设,围绕企业开办“0时延0干扰0负担”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3年资助100万元”加速集聚人才创业、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建设成果转化先行先试“领头雁”科创特区,带动全市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金融活水,咸阳市设立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引导基金、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扩大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种子基金规模,对在咸阳市设立种子、天使等科创基金的投资合伙企业按基金实际规模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研发载体能为在孵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当前,咸阳市研发载体能级水平不断提升,建成34个省级以上双创载体,13个创新联合体,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达到5家。
同时,咸阳市实施“兴咸人才计划”,每年推出人才住房,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给予购房优惠补贴,让科技人才在咸阳安居乐业。西部创业湾与100位来咸转化科技成果的人才签订优惠住房协议,已经有2批共64位高层次人才入住高新区人才公寓。
让科研成果加快转化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培育服务,咸阳市开展“三送一解”活动,定期走访科技型企业,送政策、送资源、送服务、解难题,深入839户规上企业,指导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攻克技术难题161项。
在走访企业中,咸阳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了解到陕西红十月发展有限公司正全力攻关废矿物油再生制备润滑油基础油的课题,研发团队面临一项技术难题:在不改变蒸发损失等原有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如何对原料进行脱色?
“我们认真分析技术难题,联合西安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精准对接高校资源,为企业匹配到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黎小辉专家团队,确定了加氢脱色技术方案,并于10月份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及产学研实践基地协议。”咸阳市科技局工业科科长黄亚军说。
咸阳市科技局以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企业需求与高校成果精准对接,推动高校和企业双向发力,促进高校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联姻”,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让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推动咸阳高质量发展。
“2022年,咸阳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家,增长42.1%;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51家,增长112%,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一年。咸阳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亿元,居全省地级市第一。秦创原建设各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咸阳市科技局局长杨冲锋说。(陕西日报记者 刘坤)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