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种业创新团队培育的“克隆奶牛”在宁夏灵武市生出,实现了千里之外的“超级奶牛”在异地重生。这是国内首次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群体中的百吨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并用于良种奶牛高效繁育,开启了体细胞克隆技术在良种奶牛培育中担当核心和关键角色的新纪元。
初生的克隆奶牛重56.7kg,体高76 cm,体斜长113 cm,出生后半小时开始进食初乳,临床检查健康,体型花色与体细胞供体奶牛完全一致。目前,基地已经陆续出生了3头克隆牛。“这批克隆牛的原本个体是分散存在不同养殖场、超过4胎、年产奶量在18吨以上、终生产奶量大于100吨。克隆奶牛的陆续出生,意味着分布在不同养殖场的高产长寿奶牛在宁夏获得了重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靳亚平说。
记者了解到,这批克隆奶牛是依据生产性能记录和和体型评定,选择群体中高产长寿和抗逆性能优异的明星奶牛,采集耳缘组织,培养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核移植生产克隆胚胎,并进行胚胎移植,使其成为百吨明星牛群体的核心成员。首批移植的120枚克隆胚初检妊娠率达到42%, 200天以上在孕率达到17.5%。标志着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进一步成熟,首次将克隆技术成功用于奶牛良种培育的关键环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继2022年10月奶牛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OPU-IVP)技术应用取得成功之后,在奶牛良种繁育技术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
“体细胞克隆技术在新领域的应用,避免了引进活牛的生物安全风险,极大地挽救了濒临淘汰的优质种质资源,对于实现国内适应性和抗逆性良好的超级奶牛重生和扩群,形成超高产奶牛育种群体,为选育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母牛和后备种公牛提供了优质资源。”
长期以来,我国奶牛良种对国外的依赖度高居70%,国内奶牛群体中适应性良好、终生奶产量超过100吨、TPI超过2400的超级奶牛总量不足万分之五,且非常分散,很难参与到有计划有目标的选育选配,良种选育的珍贵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最终造成国内优良奶牛遗传资源流失。
“我们实施超级奶牛克隆的目标是将分散在国内不同区域养殖场、适应性好、抗逆性强、超高产(终身产奶量100吨左右)的奶牛种质资源集中,以细胞和活体两种形式保存起来,并引进国际优良种公牛精液,通过对克隆牛实施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技术,快速扩大群并建立国内超级奶牛核心群体,开辟良种奶牛繁育新赛道,进一步提升核心种源自主培育能力,提高奶牛的良种繁育效率和群体覆盖率。这既是支撑宁夏奶业快速和健康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需求,也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具体实践。”靳亚平说。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奶牛种业创新团队在靳亚平教授的带领下,围绕制约我国奶业健康发展的关键瓶颈,开展了一系列良种奶牛快速繁育技术研发,建立了奶牛卵巢功能与子宫容受性调控技术,完善了奶牛活体采卵、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单精子注射、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体系和奶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布病等重大疫病防控技术体系。
“我们计划用2~3年时间,通过克隆技术、活体采卵体外胚胎生产和性控技术,建立一个上千头的超级奶牛核心群体,将为我们后续培育自主的种公牛和良种奶牛种质资源提供重要支撑,为破解我国奶牛良种依赖国外的卡脖子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靳亚平说。(全媒体记者 行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