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起起伏伏,西安的“热度”却一路“狂飙”: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获多项新发现,中欧班列长安号今年累计开行超900列,西安多举措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持续科研攻关……西安不负春光,3月16日至19日连续4天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全网围观秦俑考古
近日,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最新考古成果发布。央视新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央广网、环球网、凤凰网等多家权威主流媒体重磅聚焦。
“自2009年至2022年,现场发掘面积400多平方米,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以及车马器、兵器等千余件组。”3月16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此次发掘取得的成果。
17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微信公众号不约而同以《震撼!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有这些新成果》为题,图文并茂地向广大网友展示此次发掘重要成果——长、短兵器及秦代的“远射兵器”,包括秦军如何排兵布阵也有了新解。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推文阅读量迅速破10万+,“为考古新成果点赞”“向考古工作者致敬”“赳赳老秦”……网友们纷纷留言点赞。
18日,央视13套推出专题,邀请多位考古专家揭秘兵马俑的制作流程,何为“物勒工名”制,以及深埋地下、部分陶俑为何破碎成片等千古谜团。
19日,央视《新闻联播》再次关注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取得的多项新发现和新认识:“此次考古发掘出兵俑佩戴青铜剑的真实状态,80公分左右的青铜剑腰间斜跨,是兵俑常备武器……彩绘陶俑也是此次发掘的一大收获,发掘出土的多件彩绘残件颜色鲜活,经过现场抢救性保护和实验室持续保湿修复,已经有部分彩绘俑残件在现场展示……”
央视聚焦中欧班列
更为可喜的是,核心指标领跑全国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再度跑出发展加速度。
“截至3月16日,中欧班列长安号今年已开行超过900列。目前,西安国际港站已建成全国第一个拥有3束6线的场站,国际集装箱作业到发线达到18条,可满足年开行1万列的需求。”3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发了这则消息。
17日,央视13套《新闻直播间》栏目再次关注中欧班列。“中欧班列不断开行,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提速的重要因素之一。”报道高度评价长安号的优秀表现:“长安号班列开行量、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其中,中欧班列长安号中亚方向已实现市场化运行。”
与长安号一样不负春光的还有秦岭脚下竞相绽放的万亩杏花。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朝闻天下》栏目均将镜头定格于有着千年历史的蓝田杏花谷。“漫山遍野,美不胜收,远远望去,白、粉相间的杏花点染着层层沟壑,形成了花的海洋,成为秦岭脚下一道独有的风景线……山谷中树龄超过300年的古树依然枝繁叶茂,每年结下的果实数量、口感更胜新树一筹。”
近日,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各色春花绽放,吸引市民及游人前来赏花游园,感受无限春光。据统计,新华社图片报道《西安:春光无限好 满眼繁花灿》被光明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等49家媒体采用。相关报道经新华社外文专线发布后,被日本共同通讯社、news.livedoor.com、this.kiji.is、G-search、日经telecom等10余家外媒采用。
助力就业央媒点赞
就业是民生头等大事。
“千家单位万名学子2023年春季综合类招聘会”3月17日在西安举行。“提供岗位超过56000个,涉及制造业、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行业19个。”央视《新闻联播》18日报道。
此外,《瞭望》新闻周刊也刊文《高校毕业生与基层迎来“双向奔赴”》,讲述了陕西等地努力拓展基层就业岗位,大学生主动下沉社区服务城乡的生动实践。
新华社17日文章《农业经纪人、市场分析员、植物造型师……秦岭村庄有了这些新职业》,展现了西安市周至县裕盛村村民“追着市场跑”的敏锐、行业细分下的职业转型,以及不断深耕其中的执着探索。据统计,该稿件被光明网、中工网、中国网等64家媒体采用,仅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就达284万次。
全国两会结束后,回到工作岗位的代表委员们积极落实两会精神。西安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亮相央视。“在西安交通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对一款新型微纳传感器进行科研攻关,从而解决我国装备测控关键技术难题。这是全国人大代表赵玉龙从北京回来后,部署推进的第一项工作。”17日,央视《新闻联播》“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团结奋斗 强国复兴”专栏对此进行了报道。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