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开展“三个年”活动,无论是高质量项目推进还是营商环境突破,或是干部作风能力提升,都与陕西省高质量发展道路探索密不可分。“三个年”活动提出后,省内各地市纷纷响应,可以说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如何找到更适合本地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未来一段时间的“必考题”。
为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适应新时代的产业发展要求,《咸阳高新区“136”发展思路》中将原有的“重点发展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合成材料四大主导产业”这一提法改为了“全力打造‘3+X’现代化产业体系(电子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X:新兴产业)”。原有的四大主导产业在过去十年中为咸阳高新区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在此基础上全新升级的“3+X”现代化产业体系则是咸阳高新区在新时代背景下,就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一议题展开的积极探索。
咸阳高新区俯拍图 供图 咸阳高新区
奠定基础的硬实力
2月17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官网发布2022年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咸阳高新区新型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榜上有名。获得这一荣誉,咸阳高新区可以说是实至名归,这里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国家级显示器件产业园,拥有彩虹光电等行业头部企业和一系列配套企业,在过去十数年间,电子显示产业为高新区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如今也是高新区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小小的屏幕,承载着满满的科技力量。
冠捷科技 供图 咸阳高新区
除了电子显示,咸阳高新区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产业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2018年行业龙头企业秦星入驻咸阳高新,几年来生产线逐步建成投产,去年因秦星入统,咸阳高新区高端制造产业的产值达到63.69亿元。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咸阳高新区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户,2022年产值再创新高,突破50亿大关。新型合成材料产业去年实现产值26.85亿元,是咸阳高新区原有四大主导产业中产值增长率最高的产业,去年全年产值增长率达8.79%,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新提法中,新型合成材料产业被归入“X”即新兴产业的行列,这样的改变是对该产业旺盛生命力的肯定,同时也是高新区不断拥抱新产业、新行业,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体现。
虚实相生的“元宇宙”
“X”当中的有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元宇宙”。2022年11月28日,咸阳高新区管委会发布《咸阳高新区建设“元宇宙产业先行区”行动方案》,提出将优先布局元宇宙发展新赛道,打造西北第一家“大秦元宇宙”产业先行区。据了解,该先行区的示范项目“大秦元宇宙智能综合体”正在面向全球征集功能布局和场景设计方面的创意方案,集群力、汇群智,共同打造咸阳高新区未来的新地标。
“大秦元宇宙”产业先行区 供图 咸阳高新区
“元宇宙”这个概念自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有的声音认为这是一场巨大的革命,也有部分人认为这不过是文字游戏。但就像写文章一样,“虚实相生”才能“相得益彰”。咸阳高新区的电子显示产业便是这样一个“虚”与“实”的交汇口。
《咸阳高新区“136”发展思路》中提到,将重点围绕“CEC8.6代线”“G8.5+基板玻璃”“冠捷科技”等龙头企业,推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鼓励支持Micro LED技术产业化发展,打造“基板+面板”双龙头引领的千亿级电子显示产业集群。
“元宇宙”与现有强势产业的结合,将虚拟的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但是“元宇宙”与高新区的结合并不仅在这块小小的屏幕之上,“元创新、元城市、元政务、元制造、元文旅”,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接入给了高新区无限的成长空间。
通向未来的“X”
从“四大主导产业”到“3+X”现代化产业体系,改变的不仅仅是纸面上的一个说法,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背后是发展思路的巨大变革。前一个阶段,依据区内产业发展情况,高新区提出了“四大主导产业”的说法,这是对于现实情况的描述,但一定程度上也将发展道路导向了一个相对固化的方向。新产业能不能进来?除了这四大产业,其他的产业有没有机会?看到这个明明白白的“四”,创业者难免会有疑虑。“3+X”的表达不再是对现状的陈述,更多了一份开阔的心胸和直面未来的诗意与勇气。
元宇宙、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是咸阳高新区目前对于新兴产业做出的初步规划,但这并不是全部。“X”代表未知,高新区敢于将新兴产业以“X”这样一个未知量的形式提出来,足见他们对未来的野心和信心,这样的表述本身就是一种开放、包容、进取的表达,给了创业者们更大的想象空间。
“秦王扫六合,虎踞何雄哉。”埋藏地下数千年的秦剑历经两千多年的岁月依旧锋利,那是老秦人对技术的执着;“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广纳六国有识之士以图国强民富、天下一统,那是老秦人的开阔与包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秦人的风骨依旧在这片土地上炽热鲜活,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探索,是传承千年的浪漫。高质量发展,咸阳高新一直在路上。(文 王紫薇)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