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景区“盛唐天团”惊艳亮相
华清宫景区开展首届上巳花神节活动
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假期(4月29日—5月3日),西安文博单位共接待游客约172.58万人次。
古都西安,近年来人气一直居高不下,当仁不让地成为国内关注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五一”期间西安各文博单位“不打烊”,精心准备的特色展览、互动体验等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批民众走进博物馆、纪念馆、遗址公园等文博场馆。
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游客约29.4万人次;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游客约5.32万人次;西安城墙景区接待游客约23.9万人次;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接待游客约23.3万人次;华清宫景区接待游客约15.9万人次;西安博物院接待游客约3.8万人次;西安钟鼓楼博物馆接待游客约7.9万人次;陕西自然博物馆接待游客约5.9万人次;西安其他博物馆、纪念馆接待游客约57.16万人次。
红色景区热度升
红色景区,不仅仅是一座博物馆、一个战争遗址,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历史教科书和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
“五一”假期,红色旅游景区成为很多游客的出行首选。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王女士说:“让孩子从小接受革命教育,才能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作为西安唯一融党史、革命史于一体的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依托其馆藏资源,近年来先后设计了送红色书籍、唱红歌、定期播放红色影片、纪录片以及“我是小八路”“我要去延安”“红色电波”等一系列红色教育互动活动,带领大家感知“七贤庄”里的红色历史,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五一”期间,西安事变纪念馆内也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来自江苏的李先生感触颇深。西安事变纪念馆是以“西安事变”重要旧址张学良公馆、杨虎城止园别墅为基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纪念馆,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文物文献、一幢幢文物建筑,讲述着那一段无法忘却的峥嵘岁月。据有关负责人介绍,西安事变纪念馆“五一”假期共接待观众1.9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19.0%。
特色新展看不停
除了“诗和远方”的旅游,西安文博单位新开设的展览,也成为大家放缓脚步,静享城市慢时光的“不二选择”。
4月26日,“时光刻度——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搪瓷中的时代记忆”展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第六展厅展出。展览共挑选各类社会发展变迁物证191件组,分为新中国新生活(1951-1966)、曲折探索前进(1966-1978)、记录变革时代(1978-1996)三个单元,通过一件件时代明确的搪瓷制品作为时代的刻度,配合老照片、视频、场景复原等充满代入感的布展方式,镌刻了无数陕西人民与伟大祖国同心同行、艰苦奋斗的历史画面,回味属于每个亲身经历者的苦辣酸甜。
4月28日,“风自东方来——清代外销瓷专题展”在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展出50(件/组)外销瓷,分为青花、粉彩、广彩等多个品类。通过“神秘东方的蓝色幻想”“从王室到大众”“吹响海外的中国风”三个主题,深入挖掘清代外销瓷风靡欧洲的原因,讲述其背后承载的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盛景。
唐风唐韵入人心
“穿越时空,梦回大唐”是很多朋友来西安最为期待的旅行体验。
千年之前,大唐将士身披铠甲御敌于城池之外,守护家国安危;千年之后,西安城墙金甲武士,仗剑巡城,传承文明。“五一”期间,西安城墙景区金甲相迎,威震四方的唐风演艺《铁甲峥嵘》《皇城羽林卫》,铮铮铁骨仿若盛唐重现,引来众多游客合影拍照留念;《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演出再现盛唐最高迎宾礼节。
与此同时,那些风靡唐代的休闲娱乐活动,也纷纷登陆西安城墙,让游客在感受千年城墙魅力的同时领略唐朝人的休闲生活。
“五一”期间,华清宫景区在真山真水的环境中,为游客推出的唐宫乐舞、白居易对诗、民乐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唐风盛宴,吸引游客纷纷打卡。有游客表示:“了解了华清宫的历史故事,晚上再看《长恨歌》表演,仿佛穿越到一千多年前,感受到大唐盛世的风采。”
读懂一座城,从走进博物馆开始。“五一”假期文博热的背后,离不开大众对博物馆历史文化价值的发现和认同。生生灯火,梦回长安。来西安吧,着一袭华服,莲步轻移、罗袖翻飞间体味长安的人文脉络,感受十三朝古都厚重的历史气息。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明 图/受访单位提供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