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巧夺天工的西秦刺绣到匠心独运的木板年画,从鲜明亮丽的凤翔泥塑到古朴神秘的社火脸谱,这些流传千百年的非遗文化让宝鸡这座千年古城显得与众不同。在周秦历史和非遗文化的浸润下,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的凤香型白酒柳林酒同样也让宝鸡这座千年古城美酒飘香。而这一切都与柳林酒独特的储藏容器——酒海密切相关!
2023(首届)柳林酒文化艺术节海报
6月22日-24日,在周秦故土,魅力凤翔,陕西柳林酒业集团将举办2023首届柳林酒文化艺术节,以酒为媒、以酒会友,让广大柳林酒友和白酒行业伙伴现场感受宝鸡特色非遗文化,现场烤全羊品美酒,感受凤香型白酒的魅力,在浓郁的柳林酒香和特色非遗文化中沉醉!
观宝鸡非遗 寻西府根脉
在宝鸡,众多的非遗文化让世人惊叹!西府社火的热闹非凡、木版年画的匠心独运、凤翔泥塑的鲜明亮丽、西秦刺绣的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的剪纸艺术,更有皮影戏、脸谱、堆漆彩绘漆艺、凤翔陶罐制作技艺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是人类世代相传的宝藏,是民族精神的完美体现,同时也蕴含着无数的民族智慧,更是宝鸡这座城市独有的记忆!
皮影戏
走在宝鸡这座城市的街头,随处可见的是历史和人文的碰撞。作为泥塑界的鼻祖,凤翔泥塑始于西周时期,流传民间三千年之久,是至今中国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类手工制品。在泥塑匠人的巧手下,泥人、泥动物、泥器物活灵活现,质朴的形象、鲜艳的配色都深受人们喜爱。2006年5月20日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凤翔泥塑
当你惊叹于宝鸡人民的心灵手巧之时,一把剪刀一张纸更是让你眼花缭乱。在剪纸艺人的手中可以瞬间为您剪出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花卉盆景、飞禽走兽、亭台楼阁、山川人物等图案在翻转之间跃然纸上,让人惊叹。提起宝鸡剪纸艺术,它源远流长,不仅是精巧手工技艺的展示,更是作为一种审美方式和情感纽带在民间代代传承。时至今日,剪纸技艺已列入陕西省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
此外,流传于宝鸡地区,被称为“藏在针尖里的非遗技艺”的西秦刺绣;起源于汉代,在光与影的变幻中呈现出美感的皮影戏;从唐宋时期流传至今的,富有浓厚年味的凤翔木板年画;源自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由民间艺人世代秘传的马勺脸谱……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远古先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和艺术造诣!这些非遗文化根植于西府民俗沃土,蕴含着农耕文明的缩影,也寄托着普通百姓的理想和对生活的热爱!
马勺脸谱
探寻酒海技艺 传承凤香文化
流传千年的非遗技艺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成为西府宝鸡的独特记忆!同样根植于西府沃土中的凤香型白酒——柳林佳酿也让这片土地酒香四溢!
柳林酒起于周秦,盛于唐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凤香之源”。除了自身的历史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传统酿酒工艺的传承和赓续!
柳林酒业集团酒海库
仅从储酒方式来看,柳林酒采用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储酒容器——酒海来储酒,具有“装酒滴酒不漏,装水挥失殆尽”的神奇属性。而之所以会有这种神奇属性,皆在于酒海的制作工序极其精巧复杂!
柳林酒的酒海是由秦岭深山无污染的荆条经过工匠精心编制而成。内壁糊以上百层麻苟纸,然后用蛋清、蜂蜡、熟菜籽油等以一定比例涂擦、晾干而成。经历如此繁多的精工细作后,一个酒海才算正式完工!
柳林酒业集团酒海库
酒海内部经传统工艺特殊处理后,形成一个利于有益微生物生长的优越环境。经过酒海贮藏的白酒不仅去除了新酒的爆辣味,而且口感更清香、醇和,让人回味无穷。而这也是柳林酒“醇香秀雅、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的秘诀。
据了解,柳林酒现存的酒海可储酒5到8吨,是世界酿酒行业传统储存单体较大的容器。因酒海制作工艺繁杂(基本上每个酒海的制作时间在两个月左右),同时受限于工艺、成本等因素,目前使用酒海储酒的企业并不多。而在柳林酒厂至今还保留着1000多只文物级酒海,且年龄都在30年之上,它们象征着柳林酒真正的古法工艺,也见证着柳林酒的时代风华。
2018年,这些文物级酒海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与西秦刺绣、木板年画、凤翔泥塑、社火脸谱等非遗文化齐名的国家级文物。时至今日,酒海作为一个储酒容器,已经超越了容器本身,在它身上我们看到了宝鸡凤香型白酒文化的发展,看到了柳林酒对非遗手工技艺的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藏,宝鸡非物质文化遗产远远不止这些,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也在推动着宝鸡非遗多样化融入现代生活。
6月22日-24日,2023首届柳林酒文化艺术节即将启幕,届时将“以酒为媒”,为广大酒友展示宝鸡非遗文化和白酒文化。在美酒飘香中感受千年前的恢弘场面和传统技艺!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山水之景、美食飘香,更在于那些承载了城市记忆、私藏了时光味道的非遗文化和美酒佳酿!(陕西柳林酒业集团)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