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杨凌看示范】陕西洛川:科技创新为苹果装上强“芯”
2023-06-25 14:52:13来源:中国经济网编辑:王菲责编:高岗

  一条条平坦的道路直通农家,一栋栋整洁的院落错落有致,一排排苹果树排列整齐……仲夏时节走进陕西洛川县,到处是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距离洛川苹果试验示范站不远的石头镇背固村,果农崔卫东的苹果事业干得风生水起。6月23日,走出杨凌看示范新闻采访团在洛川苹果试验示范站采访期间,崔卫东还在为两年前的“尝试”而庆幸。

  2020年,他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洛川苹果试验示范站参观后,决定改种“秦脆”新品种。如今,“秦脆”红利初显,崔卫东难掩兴奋:“新品种易于管理、丰产性高,5亩果园,去年收入18万元。进入盛果期,亩收入会是老品种的两倍。”

  地处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但因技术创新跟不上产业发展,洛川苹果一度面临“好的不多、多的不好”的尴尬境地。2012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延安市政府共建洛川苹果试验站,形成多学科专家团队30余人,开展科研及技术培训、示范推广等工作。

  试验站首席专家马锋旺说,通过试验示范普及苹果抗逆品种和抗逆调控技术,促使陕西苹果北扩了200公里。截至目前,洛川苹果试验站已育成杂交后代1万余个。未来,苹果的品种改良离不开苹果基因资源,这里无疑将是苹果树资源的天然基因库。

  马锋旺介绍,试验站通过开展苹果品种选优,选育适合当地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优系品种,可保证基地在优势品种更新换代过程中不断档。先后育出秦脆、秦蜜、秦霞、秦帅、秦露、延长红等苹果新品种9个,秦脆等苹果新品种推广5万余亩。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同样,对于果农来说,苹果种质资源犹如“国宝”。

  近年来,试验示范站还建成了国家级苹果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国家级果种质资源圃260亩,收集保存苹果种质资源4000余份,建成国家级苹果品种选种场,栽植了苹果优系700余份,建成世界苹果栽培技术展示园1000亩,为苹果育种提供了基因库,展示了世界苹果栽培的新技术,新模式。

  通过一棵苹果树,改变了群众的生活。今天的洛川,也希望再通过一粒种子,让洛川人民的饭碗端得更牢。目前,“秦脆”“秦蜜”两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推广,矮化种植面积已达14.6万亩。

  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屈军涛说,为规范技术标准,试验站专家牵头,制定了《延安·洛川苹果标准综合体》,包括16项内容,为洛川苹果的标准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试验站在栽培技术研究创新方面,先后开展秦脆等苹果新品种及抗重茬矮化砧木的砧穗组合、品种适应性、配套栽培技术等研究;研究示范矮密栽培、重茬建园、提质增效、免套袋等技术研究;集成创新覆膜、集雨、保墒于一体的“肥水膜一体化”旱地果园肥水高效利用等技术集成和示范。

  种一塬苹果,富一方百姓。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果集团,三方共建了杨凌果业创新中心,聚焦国际果业现代育种前沿,建立了以苹果、猕猴桃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品种选育、试验生产和产业化应用创新体系,开展技术创新、研发攻关和成果转化,培育了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必将成为助推陕西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