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合阳县新池镇北顺村美丽乡村建设已初具雏形,但如何带领村里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民收入,成为干部操心的大事。
北顺村党支部书记李怀国就如何建立乡村共富机制向合阳县“红色助力团”头雁小组“点单”。
头雁小组“接单”后,和村“两委”干部多次讨论,对村干部进行带富能力专题培训。在头雁小组和村“两委”干部的谋划推进下,北顺村进一步扩大社区服装厂规模,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问题,同时促使村集体经济增收。目前服装厂可容纳员工50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
为了充分发挥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到村任职选调生、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等群体中的党员“尖兵”作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今年以来,渭南市在各县(市、区)组建“红色助力团”,把各方资源力量整合成“一股绳”,助力乡村振兴。
资源共享 难题共解
“通过‘红色助力团’这一平台,我能够与其他村干部互通信息、共享资源,更好开展工作。”6月28日,渭南市纪委监委派驻澄城县韦庄镇东白龙村第一书记许辰君说。
东白龙村产业园建成一座气调库,但因没有配套设施无法运营。通过“红色助力团”,许辰君与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驻和家楼村第一书记姚敏成交流,通过姚敏成的协调推荐,许辰君为东白龙村申请到35万元的大唐援建项目,气调库配套设施问题得以解决。
今年,澄城县开展樱桃营销季活动。许辰君组织韦庄镇的村干部共同策划、拍摄了宣传短视频《诗词话樱桃》,在村民群众中和各媒体平台广泛转发,起到良好宣传效果。
“大家一起把力量凝聚起来,发挥了‘1+1>2’的作用。”许辰君说。
资源共享、同题共答,在组建“红色助力团”过程中,渭南市统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到村任职选调生、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等干部、人才资源,以其中的党员为重点,构建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共同体”,促进农业农村发展、集体经济壮大、农民群众致富。
供需对接 优势互补
“对于短视频、直播电商,之前我们是门外汉,跃跃欲试,但没方法、没技巧,屡屡碰壁,在‘红色助力团’帮助下,这才入了门。”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李十三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新超说。
李新超创新生产出一款蜂蜜产品,本来想通过电商推广,但因没有掌握流量密码,愿望难以变成现实。听说区上有了“红色助力团”,专门为大家破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李新超第一时间申报了“需求单”。
4月24日上午,临渭区电商直播孵化基地负责人肖西锋在“红色助力团”的邀请下,深入李十三村,为50余名学员进行了电商直播理论、实操、应用和技能培训,并为李十三村电商团队的发展出谋划策,让大家直呼“解渴”。
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特长,各县(市、区)在成立“红色助力团”后,组建头雁、产业、培训、营销4个功能小组。
其中,头雁小组针对村级党组织在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作中存在的书记能力不强、党员作用不突出等普遍性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和解决办法;培训小组根据“三农”发展需求制定培训计划,面向村民定期举办产业、技术、市场等理论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产业小组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方向、搭建村企合作桥梁;营销小组帮助镇村各类电商平台开设账号、网店,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帮助。镇村围绕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点单”,各功能小组“接单”后,积极协调帮助解决。
探索创新 示范推广
同样的技术指导,有的村民种葡萄赚了钱,一亩地卖出五六万元,有的村民没有赚到钱,一亩地两万元都卖不到。
同样的产业,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合阳县新池镇给“红色助力团”产业小组提出了问题。
产业小组的成员对全县的葡萄产业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发现核心问题不是缺技术,而是缺落实,不是缺好品种,而是缺好的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农业技术管理体系问题,产业小组和培训小组选定了南沟社区作为实验示范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派驻新池镇南沟社区第一书记张华海也是产业小组的一员。他积极对接派驻单位,邀请西农大时春喜和张宗勤两位教授为园区制定了全年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构建了防病、控虫、营养“三位一体”栽培模式。
为了解决执行力的问题,张华海探索创新“蛛网式管理模式”,由张宗勤手把手指导10个示范户,10个示范户再负责10—20户普通种植户的技术指导和执行监督,让技术真正落实落地。年底,村集体向10个示范户发放奖金进行鼓励。
虽然今年雨水比往年多,气温较低,但在两位专家教授的指导下,目前南沟社区葡萄生长情况良好,阳光玫瑰葡萄预测亩产量在2250公斤以上。
在“组团式”服务过程中,各功能小组主动进村调研,找准问题短板,探索创新模式方法,积极开展示范推广,让好经验在更多镇村开花结果。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红色助力团’打破过去人才在各乡村各领域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把人才优势更好发挥出来。”渭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胡海军说。(陕西日报记者 刘居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