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吉祥鸟”朱鹮跃过秦岭,在铜川野化放飞成功,拉开了朱鹮栖息地北迁以及种群不断扩大的序曲。
十年来,这些“吉祥鸟”见证了“煤城”铜川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努力和成效,从最初的32只,到如今的野外成功繁育202只,铜川已成为秦岭以北朱鹮野外繁育驯化的成功范例,生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也为濒危物种拯救探索了路径。
从质疑到肯定
2012年12月,为了扩展朱鹮的栖息地“版图”,国家、省野生动物研究人员历时半年,对秦岭以北多个地市进行多次实地考察和分析,铜川也位列其中。王华强作为铜川市耀州区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站长,负责对接、陪同专家,对铜川全域进行考察。
“其实一开始,专家组对选定铜川进行野化放飞是存疑的。但最终,这些顾虑都被‘眼见为实’打败了!”王华强告诉记者,在前期的论证会上,一些专家对铜川的生态环境提出了质疑。在大家的印象里,铜川是一座老牌工业城市,煤炭、水泥享誉国内外,工业发展肯定会带来生态环境的污染,这些可能会对朱鹮的生存产生影响。后来,专家组多次来到铜川进行实地考察,在耀州小丘、玉皇阁、玉门、柳林这些地方的沿河看到了大量鸟类,特别是黑鹳、白鹭这些朱鹮的伴生鸟,加之沿途茂密的森林、大面积的湿地,优美的生态环境打消了专家组的存疑。最终,铜川被确定为朱鹮在中国秦岭以北实施再引入工程的第一个试验区。
2013年7月,由国家林业局、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林业厅、铜川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秦岭以北朱鹮野化放飞仪式在沮河湿地举行。32只朱鹮“落户”铜川,在秦岭以北首次回归大自然,并陆续飞向蓝天。至此,朱鹮的栖息地由长江流域扩展至黄河流域。
从陌生到保护
2013年3月中旬,在朱鹮野化放飞前的4个月,王华强前往汉中洋县朱鹮保护区学习,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朱鹮。“大得很!”王华强说,朱鹮展翅高飞的一瞬间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想到平时看着并不大的朱鹮,展开翅膀那么大。
2013年6月,在野化放飞仪式前一个月,32只朱鹮在铜川各界的期盼下,乘着两辆皮卡车,从洋县“移居”到铜川耀州柳林林场野化放飞基地,开始提前适应“新家”的生活环境。“那段时间,我们站上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毕竟以前没管过,这要出现点啥意外可咋办呀!”王华强介绍,当时耀州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只有4名工作人员,大家对朱鹮都不熟悉。那段时间,站里所有人都驻守在柳林放飞基地,24小时轮流值班,监测朱鹮的一举一动。
除了工作人员,放飞区域附近的村民也都对朱鹮不熟悉。为了让朱鹮在铜川能住得“舒心”、过得“安心”,铜川市政府在2013年、2016年两次发出《关于加强朱鹮保护工作的通告》,加强朱鹮主要栖息地——沮河柳林段湿地保护工作,发改、公安、环保、交通、农业、水务、林业等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发力整治朱鹮栖息地生态环境,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取缔了河道采石场和大型挖沙机械,为河道全面加装围栏,确保了朱鹮栖息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向好。同时,在朱鹮保护地的周边发放了一批宣传手册,普及朱鹮保护知识,并抓紧培养一批朱鹮监测和保护人员。
今年65岁的罗建利就是朱鹮监测员中的一位。罗建利的家离柳林野化放飞基地不远,在成为监测员之前就在政府发放的宣传手册里认识了朱鹮。“政府经常宣传,给保护区附近的村民讲这个鸟的意义,讲破坏野生动物的后果,所以大家的保护意识都比较强。”罗建利说,2016年成为监测员后的他对朱鹮就更上心了。
除了日常监测、救助受伤朱鹮外,在春季繁殖期里,他和其他监测员背着干粮和望远镜扎进山里,逐一排查并记录朱鹮筑巢情况,对朱鹮巢区进行隔离封控,防止人为干扰和疫源疫病的传播等。冬季野外觅食困难时,他们每天穿着胶鞋、拿着铁锨,去河道浅滩地把冰砸开,在河道里投放泥鳅、黄粉虫等食物,并用望远镜实时观察朱鹮饮食情况。8年的朝夕相处让他对朱鹮产生了更深的感情。“我现在只要听到朱鹮的叫声,就不由自主地要回头!”
从安家到繁殖
2023年,这群美丽的“东方宝石”在铜川迎来了第10个繁殖季。“十年真是一晃而过!刚把它们接回来时都不敢想繁殖的事!”回忆朱鹮在铜川的十年保护之路,王华强感慨地说道。
2014年4月,监测员在野化放飞的朱鹮中发现,一对朱鹮先后顺利孵化出两只朱鹮雏鸟。这一消息让动保站的工作人员激动不已,“铜川籍”小朱鹮破壳而出,标志着中国首次在秦岭以北地区自然条件下取得朱鹮繁育成功。截至目前,铜川已累计野外繁育朱鹮202只,成为秦岭以北朱鹮野外繁育驯化的成功范例,生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也为濒危物种拯救探索了路径。
从昔日的“煤城”到如今的绿色生态之城,朱鹮无疑已成为铜川一张独特的“生态名片”。王华强告诉记者,他曾两次前往日本、韩国,进行朱鹮监测项目的交流学习,铜川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的工作,在日本、韩国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如今,一些国家级朱鹮野化放飞的标准也要征求、参考铜川的意见。
朱鹮野化放飞的北迁之路,见证了我国复壮朱鹮种群的努力。借鉴铜川成功范例,2020年开始,我省启动实施秦岭北麓朱鹮放飞十年行动,2020年9月,在秦岭国家植物园放飞20只朱鹮、2021年10月,在华阴市放飞21只朱鹮、2022年9月,在渭南市临渭区放飞22只朱鹮……以渭河为轴心的朱鹮黄河种群开始加速形成。
三秦都市报记者 袁靓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