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大戏、捏花馍、做河灯、放河灯......8月1日,一年一度的河灯节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百良镇的岔峪村启幕。当晚,数以百计的河灯带着人们虔诚的祝愿漂入黄河,河灯顺水顺风而下,星星点点,流光溢彩,汇成一条彩色巨龙,月光、灯光交相辉映,水波粼粼,煞是壮观。
迎河神
“我们村位于黄河岸边,傍水而居,自古以来人们在黄河里行船捕鱼,时有灾难发生。因农历六月份黄河进入汛期,十五日正值月圆之时,于是每年农历六月十五,村民们自发编制河灯,在傍晚夜幕降临时分,将河灯放入河中,顺水漂流,其寓意在于安慰亡者,祝福生者,祈求河神保佑、风调雨顺、村庄平安、老少康泰、五谷丰登。”岔峪村党支部书记雷武义说道。
村民正在制作河灯
“以前村里就是只做平安灯和求子灯,近几年河灯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平安灯、求子灯、莲花灯、船儿灯,样式各异,寓意也越来越丰富。”正在制作河灯的村民曹风兰说道。
祭祀河神
祭祀活动前的东雷上锣鼓表演
相传,岔峪放河灯起源于西汉末年,2000多年来,世代相传,从未间断。放河灯其寓意在于安慰亡者,祝福生者,祈求河神保佑、风调雨顺、村庄平安、老少康泰、五谷丰登。
村民正在放河灯
漂流在黄河上的河灯
后来随着这一习俗的繁衍,岔峪村放河灯又有了求子灯、祈福灯、平安灯、功名灯等区分,来自方圆百里的人们纷纷捞上灯来,各求所需。2013年,岔峪村放河灯被确定为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村民展示捞上岸的河灯
“咱村里这个活动,只要举办,我都会来参加,算是咱们这儿的一个传统,今天我还为孩子捞了两个河灯,希望孩子们能多子多福。”岔峪村村民陈先生笑着说。
烛火千光照,明月逐人来。岔峪村河灯节的举办不仅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出了独具黄河文化色彩的节日盛典,还保护了沿黄文化遗产资源,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使沿黄文化更具生命力,更亮丽。(文/图 吴明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