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614.72亿元,同比增长8.4%,经济总量分别占到全省的10.4%和全市的28.8%。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紧紧围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目标,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协同发力,推动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强劲势头。这组令人鼓舞的数据,不仅生动诠释了西安高新区“四个高新”建设的跨越之势,也成为高新区经济发展韧劲的最新注解。
西安高新区 供图 西安高新区
产业底盘“稳”
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48.6%
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先进制造业走势稳健,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1743.4亿元、增长19.8%,全市占比达50.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实现20.7%,高于全市1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投资较同期增长18.1%、11.2%,占全市比重分别达到43.8%、37.5%,经济质效提升,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令人关注的是,上半年高新区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长48.6%,新能源汽车产量实现36.85万辆,同比增长23%,已逐步发展成为区域产业的核心引擎。
与此同时,1至5月,西安高新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0.12亿元,同比增长3.4%,科研服务业恢复向好。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9%,增幅较去年同期加快7.8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7.5个百分点,行业占比达到20.5%。
此外,金融服务业也是上半年GDP增速正向拉动的强劲产业之一。上半年,西安高新区新引进4家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拉动GDP增长约1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了12%,占GDP比重高达12.2%。
项目基础“牢”
重点在建项目亩均投资达1024万元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继续树牢“以项目论英雄”的鲜明导向,聚焦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以项目引领、产业带动,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壮大成势,产业链不断向高端迈进,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
数据显示,2023年,西安高新区实施重点在建项目494个。其中,产业项目157个(百亿级项目5个)、投资占比超过40%。纳入省级重点项目49个,总投资约18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6亿元、同比增长28%;市级重点项目166个,总投资482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49亿元、全市占比19%。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494个重点在建项目中,民间投资占比超过30%,项目数量占比超40%;同时,亩均投资达1024万元,建成区亩均GDP达218万元,亩均效益不断提升。
科创活力“足”
技术合同交易额达720 亿元
今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科创主体规模不断扩容,送审高新技术企业456家,储备企业达400家;推进3383家企业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评审工作,高企、科小申报数全市占比均超过40%。企业上市方面,新通药物、爱科赛博、万德能源3家企业上市过会,储备各类拟上市后备企业195家。
关键技术攻关方面,上半年高新区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720 亿元,科创成果接连涌现。维度生物牵头研发的全国首款“SLM匹配式胸腰椎人工椎体”正式获批上市;北斗金箭研发的空陆两栖双足轮多模式行走飞行仿生机器人,斩获第七届世界无人机大会“国际无人系统设计大奖”;法士特集团等单位参与完成的“特种车液力自动变速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高新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35项,拥有近40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已超过800项。
科创人才队伍方面,上半年高新区人才资源规模突破90万,累计引育国家级人才143名,省级人才146名、市级人才5万多名(高层次人才280名)、区级硬科技人才超过1万名,科创人才队伍稳步扩大。
发展环境“优”
市场主体总量跃过20万户大关
2023年上半年,西安高新区全力推动退税、减税、降费各项政策精准落实,以真金白银积极助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累计为4000余家市场主体兑现“三次创业”惠企资金超过4亿元,累计为1000余家企业,兑付“免申即享”等政策资金1.62亿元,并落实阶段性降低社保费和缓缴政策共6.18亿元,惠及区内企业3万余户。
与此同时,高新区持续提速项目建设审批流程,完成低风险项目“告知承诺制”审批项目36件,一般风险项目“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156件,铂力特金属增材制造大规模智能生产基地项目拿地到动工10日办结,重点项目落地跑出“高新加速度”。
高新区还不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能级,今年上半年,“带押过户”业务在高新区正式落地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办理时限由21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并率先推行政务服务“跨区通办”,与省内19个区县、开发区实现跨区通办,累计办件量6215件。
截至7月24日,西安高新区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14788户,市场主体总量首次跃过20万户大关,达到200122户。(文 于秋瑾 张静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