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三秦大地上,有这样一群人,无惧“烤”验,坚守在电力一线,将炎热与汗水留给了自己,把舒适和清凉送给了千千万万家庭。头顶烈日,爬杆架线,巡视检修,带电作业……他们是守护万家清凉的掌灯人,也是孩子眼中那个平凡而伟大的父亲。
银线“手术刀” 精准保卫安全
“爸爸,我长大以后想当拿手术刀的医生!”
“拿手术刀的不光是医生,还有电力工人呢。”
“电力工人也能拿手术刀?”
面对女儿满是好奇的眼神,国网陕西电力员工颜江鹏讲述起了炎炎夏日中,他和同事们用“手术刀”切除安全隐患、保障电力供应的故事。
国网陕西电力员工对电缆沟道进行排查 供图 国网陕西电力
日前,在咸阳市泾阳县西临泾村,国网陕西超高压公司运维人员收到群众反映:“高压塔上挂了个很长的防尘网,看起来很危险。”随后,该公司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运维人员携带激光炮前往处理。
经勘察发现,乾泾Ⅱ线#100铁塔下相大号侧均压环与引流绝缘子串下挂点处缠绕着一条约15米的防尘网,随时可能造成接地短路故障。“这条750千伏乾泾Ⅱ线从乾县变通往泾渭变,是陕西电网骨干网架。”颜江鹏说道。
据悉,异物较长,直接从均压环处激光切除可能又飘落到塔身,对塔身放电。此时气温接近39℃,豆大的汗珠从运维人员的额头滴下。反复比对无人机照片和激光炮的显示屏上的距离后,颜江鹏决定先从靠近引流绝缘子的位置部分切断防尘网,再从根部全部切除。
“开启电源、瞄准对焦、调节功率、发射……”随着激光炮的精准发射,悬挂在绝缘子串上的防尘网全部熔断,线路安全隐患消除。从调试设备到清除异物,全程仅用时25分钟。
“激光炮在我们日常运维工作中非常常见,不仅精准、高效,而且安全性好,就像手术刀一样,帮助我们迅速切除线路安全隐患。”颜江鹏向女儿解释道。
设备“安全护士” 稳定电网运行
“爸爸,你们太厉害了!但是夏天这么热……”
“这不算什么,爸爸还有一群同事,大学一毕业就到毛乌素沙漠工作,日出而作、日落不息,他们的皮肤被晒得黝黑,也没有想着退缩。”颜江鹏自豪地对女儿说。
国网陕西电力员工对换流站蓄电池电压进行测量 供图 国网陕西电力
“最近气温持续升高,咱们得扎扎实实做好直流系统冷却设备巡检工作,今天的任务是对换流变冷却器、换流阀外冷系统进行特巡。”伴着换热设备排出的热浪,±800千伏陕北换流站的运维人员穿好工作服、背着工具包,开启了一天的巡检工作。
24台换流变冷却器、4套换流阀冷却系统、2台降压变冷却器共同驱动,全力保证±800千伏陕北换流站核心设备在高温下的安全稳定运行,汗水已将运维人员浅蓝色的工作服浸泡出浓淡不一的靛蓝色。
“入夏前,我们会用水冲洗冷却设备,冲掉春天时的柳絮和灰尘,提高散热效率。入夏后,我们要实时监控核心设备温度,定期检查冷却设备启停功能,记录每台风机、每段管道、每处阀门、每个主泵的运行状态。随着气温升高,空冷棚里的风机运行声完全盖过人声,吹出来的热风直烫脸。”说起阀冷却系统的运检经验,该站二次班薛威如数家珍。
据悉,陕北换流站共占地27.75公顷,在设备区巡视一圈大概需要一万多步。每一次夏季巡检,他们的工作服都是湿了干、干了湿。
“电力特种兵” 守护万家灯火
“爸爸,这些叔叔每天能走一万多步,跟特种兵一样厉害!”
“真正的‘电力特种兵’承担着全省75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开关站)、换流站的检修任务,常常一天内要辗转好几座城市。”颜江鹏表示,这些“电力特种兵”见过但顾不上欣赏日出日落的霞光,他们自己就是这座城市美丽的风景。
国网陕西电力员工进行线路巡视 供图 国网陕西电力
街头巷尾灯火安然,大多数人已进入梦乡。黄色的电力工程车颠簸在崎岖的林间小道上,车外是万籁俱寂,车内却传来阵阵激烈的讨论声……泾渭变33C2开关突然出现低油压闭锁告警,保电值班人员第一时间前往风险隐患地点进行处置,争分夺秒与风险隐患发展速度赛跑。
夜晚的设备区并不比白天凉快,晒了一天的开关机构柜开始不停散发出热量,加之在夜晚视野受到限制,必须钻进开关下面的缝隙才能探清底部全部情况。“我先进去看一下。”说完这句话,刘涛戴上手套,平躺着滑进了不到半米的缝隙中,从前到后仔仔细细观察了半个小时。
“没有漏油点,叶鑫去量一下二次节点。”机构设备上没有漏油,大家的心放下一半,仍不敢有丝毫放松。二次回路精细复杂,精确定位隐患点就像一道考题摆在了二次专业技术员叶鑫面前。
叶鑫拿着万用表两根表笔在端子箱内接线点上不停地测量、分析,顺着线摸排到KCO继电器,发现继电器两边电位异常。“找到了!”叶鑫边说边从工具包拿出随身携带的备用继电器,熟练更换完毕,告警复归,站内信号恢复正常。从汇控柜出来的时候,叶鑫才发现右脸早已被蚊子蛰肿了一片。
抢修顺利完成,他们还在那里留观一小时,反复确认无误后,压在他们心上的石头才落地。
开展带电作业 “汗”卫夏日清凉
“爸爸,你们老说的带电作业是什么意思?”颜江鹏摸摸女儿的头,颇有感慨。
国网陕西电力员工进行设备检修 供图 国网陕西电力
夏季是用电高峰期,为保障辖区供电可靠性,提升用户用电体验,国网宝鸡供电公司带电作业人员在千阳变131文安线文化路分支#018杆进行分路丝具上引线搭接工作。
正式作业之前,现场工作负责人高小飞集结作业人员,认真细致地叮嘱注意事项。“车里备着医药箱和藿香正气水,天气热,大家注意安全,轮换操作,上杆前多饮水,防止中暑。”高小飞说。
在高小飞的指挥下,崔星星和王亮快速穿上密不透风的绝缘服,戴好厚实的绝缘手套,麻利地登上绝缘斗臂车,熟练地操作斗臂车升至近12米高空进行操作,整个过程干脆利落。
烈日当空,热浪袭人。彼时的室外最高温度达40℃,他们对瓷柱、负荷侧等部位进行验电,对导线进行绝缘遮蔽,这不仅考验着他们的技艺水平,也考验着他们的专注力。每一个微小的螺丝的更换,每一寸安全距离的把控,都需要他们高度集中精神,精准作业。
连续工作一小时左右,二人从斗臂上下来,身上厚重的绝缘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皮肤上。随手一拧,涓涓的汗水蔌啦啦地流落在地。
喝一支藿香正气液,饮尽一瓶淡盐水,二人擦拭着被汗水浸蚀的双眼,豆大的汗珠划过脸颊摔在地上。
随着绝缘斗臂在空中一次又一次地起落,一项项工作在密切配合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经过1个多小时的连续作业,带电作业人员顺利完成分路丝具上引线搭接工作,为这次任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每一次巡检作业都是一场“蒸”途,每一片生产现场都炙烤不息,他们在这里穿梭、设备在这里运转。滚烫的不只是温度,更是掌灯人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的炽热初心。(文 余楠 邹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