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陕西消息(张雨晨):传承农耕文化,祈福五谷丰登。9月15日上午, 以“传承农耕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癸卯年农耕始祖后稷祈福暨农耕文化传承大典在杨凌教稼园举行。
典礼现场
典前序礼上,30名小学生齐诵《诗经·大雅·生民》,来自区内两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涉农专家学者,相关部门、涉农企业、职业农民、大学生、群众代表等,依次上前,向后稷像敬献花篮,现场氛围庄严、肃穆。
相关代表敬献花篮
上午9时,伴随着雄浑的祭乐,癸卯年农耕始祖后稷祈福暨后稷文化传承大典祈福正式开始。
随后,仪式通过“三献礼”“读祝”“播种希望”等环节进行祭祀,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农耕文化脉络,展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勤俭节约的农耕文化传统和核心价值理念。
宣读祝词
典礼现场
与此同时,在仪式现场,还举办了黄河流域农耕文化展暨杨凌非遗文化集市展。来自杨凌、西安、宝鸡、咸阳等陕西省黄河流域沿线地市具有农耕特色的20余个非遗项目进行了展览展示,杨凌非遗传承人现场为群众展示非遗技艺,让观礼群众零距离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非遗文化集市展上,石家木偶戏传承人为观众表演木偶戏
癸卯年后稷农耕文化传承大典的举办,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农业文明的一种形式,对于杨凌示范区肩负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实现“当好现代农业国家队,建设世界知名农科城”的目标更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围绕后稷精神传承与农业科技发展,陕西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穆建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够参加本次典礼,我非常激动。古有中华民族农业的始祖后稷在杨凌‘教民稼穑’,现在又因地制宜打造‘农科城’,杨凌始终传承着中国的农耕文化。作为农业相关研究人员,我们要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加充足的粮食、优质的食品,保障国家农业更加富强,为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据悉,在传承大典结束后,以“将传统融入现代,让杨凌走向世界”为主题的杨凌农耕文化主题沙龙在教稼园名人馆开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樊志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杨争光,杨凌示范区文联主席、作协名誉主席贺绪林等专家学者,就杨凌如何传承千年农脉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等问题进行探讨。活动现场知识点密集、观点碰撞、热词频出,为杨凌农业科技发展赋予文化内涵。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