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网讯 9月19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静陵在陕西省咸阳市洪渎原被发现,该考古发现的意义重大,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
北周宇文觉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街道北贺村,墓址所在地——洪渎原是北朝至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的集中分布地。该墓东北约7.8千米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孝陵,西北约3.5千米为北周重臣豆卢恩家族墓地。
本次考古发掘表明,墓葬地表原有围沟,围沟呈南北向长方形,南部中间一段向南凸出。沟内仅一座墓葬,居于中部偏北的位置。墓葬坐北向南,为斜坡墓道带四个天井的单室土洞墓,南北水平总长56.84、墓室底距现地表深10米,是北周时期中型墓葬。该墓被盗扰,现出土随葬遗物146件(组),集中分布在墓室东南部,以各类陶俑为主,与西魏、北周墓葬出土陶俑形制基本一致,都是矮小的半模俑。墓志置于墓室入口东侧,盖盝顶方形,素面无字。
墓主人身份如何最终确定?省考古院工作人员介绍,墓志方形素面,正面楷书“周故略阳公宇文觉墓二年十月壬申”15字,并以朱砂描红。据志文内容可确定墓主为北周开国君主孝闵帝宇文觉(542-557)。
据《周书·孝闵帝纪》载,宇文觉为宇文泰嫡子,九岁获封略阳郡公,周元年(557)正月即天王位,十月被害驾崩。建德元年(572)周武帝诛杀权臣宇文护后,追谥宇文觉为孝闵皇帝,陵曰静陵。本次发掘表明宇文觉于周二年(558)以“略阳公”的身份安葬,该墓即北周静陵。
这是继北周武帝孝陵之后经过考古发掘的第二座北周帝陵。意义重大,首先,围沟的发现可进一步明确北周帝陵与北周高等级大墓一样具有地面结构。其次,宇文觉以“略阳公”身份下葬,为北周开国时期政治斗争提供实物证据,补充了北朝史史料。最后,静陵位置的确定为北周其余三座帝陵分布提供了重要指示信息。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