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 农高会演绎现代农业蝶变之路
2023-09-19 09:11:40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高岗

  杨凌,中国农业科技密度较高的区域之一。这里,聚集了7000多名农业科教人才,累计培育新品种1100多个,攻克了黄土高原修复这一世界难题,为旱区输送农业专业人才30余万人……

  每年金秋时节,在这座农科新城,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如期而至。被誉为中国农业领域“奥林匹克盛会”的杨凌农高会,自1994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全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展会。

  三十而立!第三十届杨凌农高会今日启幕。如今的农高会,已然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市场认可、农民喜爱”的农科盛会,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农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平台。

  土壤,万物生长之基。本届农高会,以“土壤健康与粮食安全”为主题,并同期举办2023年全球土壤健康论坛。杨凌在为世界土壤健康提供智慧的同时,也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一片“沃土”。

  农业科创的“土壤”更丰沃

  听闻以土壤健康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将在本届农高会期间举办,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吕周锋充满了期待。他连续25年参加农高会,多年奋战在我国土壤净化、修复领域一线,与土壤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农高会期间,希望通过土壤健康论坛,呼吁更多农业从业人员,将生产方式向优质、高效、安全、健康的生态农业转变。”吕周锋说。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是农高会的重要价值。杨凌农高会创办30年来,依托杨凌示范区农科教优势,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展会规模、层次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已从最初的地方性专业展会成长为目前全国层次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展会。

  30年来,杨凌农高会通过汇聚、示范、推广国内外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和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发布推出科技成果和专利1.26万个,评选“后稷奖”3370项,推广应用数以万计的良种。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史高领介绍,杨凌农高会累计吸引3300多万名客商和群众参展参会,参展项目及产品超过18万项,累计促成投资与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深受广大农民、科教工作者和涉农机构、企业的喜爱,被誉为中国农业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国际交流的“窗口”更宽阔

  9月15日,在位于杨凌智慧农业谷产业区的菲格无花果庄园,无花果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

  该园区是全国唯一以无花果作为主导产业,集观光、休闲、度假、示范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园。本届农高会期间,中国(杨凌)—非洲之角国家农业合作交流会将在这里举办。

  “从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到产品加工,我们探索出了多个标准化模式,创立了无花果产业发展研究院,让杨凌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无花果产业研发、推广和国际交流中心。”杨凌菲格无花果庄园负责人方瑜说,希望通过农高会,面向全球推广无花果经营模式,推动无花果产业的标准化与国际化。

  如今,杨凌农高会已经成为一年一度的“全球农业科技盛宴”。从1999年首次有国外客商参会,到现在参展参会的国外政要、国外涉农专家、国外企业家逐年增多,国际知名大企业不断增加,杨凌农高会涉外展位增幅连年保持在10%以上。

  第二十九届杨凌农高会期间,在塔吉克斯坦展位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工作人员浩利克佐达·菲鲁兹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介绍着家乡美食和特产。

  “通过农高会,我想把更多塔吉克斯坦的企业介绍给中国,为两国企业间沟通合作搭建桥梁。”浩利克佐达·菲鲁兹表示,参与到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共享“一带一路”发展成果,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近年来,杨凌成功举办了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国际农业科技论坛、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等品牌活动,为国际农业合作交流走深走实作出了巨大贡献。

  服务“三农”的作用更凸显

  每年,杨凌农高会都会以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农业发展战略为指引,着眼破解我国“三农”难题,深入研究,认真思考,确定展会主题,紧扣主题精心策划布展。

  2023年功能农业与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将在本届农高会期间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功能农业科技创新院院长尹雪斌将作《中国功能农业“十四五”发展展望》主旨报告。

  尹雪斌介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树立大食物观”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这既说明中国饮食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也是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的需要,以进一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从高新科技成果的展示推广到特色现代农业展的举办,从种业专题展览论坛到国家粮食安全主题设立,从乡村振兴专题展到推动共同富裕,杨凌农高会始终围绕国家农业战略需求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推广成果,交流经验,探讨路径,凝聚智慧。

  “杨凌农高会是一个科技与产业的交流大会。过去我们搞育种,大家的种质资源都是零散的,各家干各家。如今希望通过农高会,把全国的科技力量整合起来,建立协同创新、合作交流的机制,通过科研创新让我国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谈及对本届农高会的期许,陕西省猕猴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占德说。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黄思光介绍,近年来,杨凌农高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服务“三农”作用更加凸显。近三届农高会举办展览展示、项目推介等重大活动100余项,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5000余项,线上线下参与人数594万人,实现交易额2994亿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日报记者 刘坤 通讯员 耿苏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