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只朱鹮“落户”甘肃
2023-09-25 09:04:18来源:陕西日报编辑:王菲责编:高岗

  9月20日,由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供的20只朱鹮从洋县启程,前往甘肃省天水市安家落户,并进行野化放飞。

  “这次引鹮入陇活动非常有意义。在我过去的调查中,甘肃天水是朱鹮最后消失的地方,且最后一个保存在兰州大学的朱鹮标本也采集于天水地区。这次引入的都是洋县本土的笼养朱鹮。我希望它们能很快适应陇南的气候和生活,在同行的精心饲养下,明年产出第二代,并野化回归野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朱鹮发现者刘荫增说。

  据悉,为实现朱鹮重返历史分布地的目标,今年年初,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达成共识,商定为天水龙门林场引入20只朱鹮,用于开展朱鹮再引入和野化放飞科学研究。

  “我们中心的工作人员精心筹备了朱鹮输出工作,按性别1∶1的比例,挑选了身体健康的20只朱鹮,检疫合格后,将它们提前21天单独隔离饲养,同时加强饲养管护,目前朱鹮状态良好。洋县将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全程护送这20只朱鹮到达天水龙门林场。”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朱鹮人工繁育中心主任段文斌介绍,他们曾实地考察过天水龙门林场,其饲养朱鹮的条件成熟。后期,洋县将持续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直至这批朱鹮成功野化放飞。

  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曾广泛分布在东亚和西伯利亚地区。经过40多年的保护,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已经从1981年的7只扩展到目前的9000余只,朱鹮栖息地面积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约1.6万平方公里,朱鹮分布范围逐步向历史分布区扩展。经过专家实地考察,甘肃天水凭借良好的自然环境有望实现朱鹮重现历史分布区的设想。(陕西日报记者 杨露雅 通讯员 邓军 郑义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