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秦东沃野织锦绣 乡村振兴谱新篇——2023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2023年6月8日,大荔县赵渡镇雨林村小麦收割现场(资料照片)渭南日报记者 李沛华 摄
粮食种植面积795.19万亩,总产量258.18万吨,以全省第二的面积生产出全省第一的产量;
水果产量415.7万吨,蔬菜产量329.9万吨,肉蛋奶总产量9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6.25万吨,“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
新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117家,新增国家示范社10家,新型经营主体规模持续壮大,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粮食、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特色渔业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986亿元,现代农业产业全面提档升级;
创建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30个,“千万工程”经验在渭南落地生根;
市农业农村局荣获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我市获评国家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市;
……
乡村振兴谱新歌,“农”墨重彩绘丰年。
翻开2023年“三农”工作成绩单,一个个耀眼的数字,映照出了全市干部群众在“三农”工作中付出的智慧与汗水,也鲜明地记录着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
2023年,我市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守底线、聚力赋能、示范引领,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全力以赴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仓廪实 饭碗牢
苏坊镇、孙镇、椿林镇、永丰镇、荆姚镇……尽管眼下不是农忙时节,但蒲城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会会长常广寅仍忙得不可开交,几个镇转了个遍。这些天,他带着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给当地群众讲授冬管技术。
“种地也是个技术活,别看农民都会种地,但是懂不懂技术,会不会管理,直接影响产量。”常广寅告诉记者,2023年联合会会员一共种了4万亩地,小麦亩产900斤至1200斤,玉米亩产1500斤至1700斤,“产量不一样,除了地块有差别,主要是管理和技术上有差距。”常广寅希望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地的意识和能力,增加粮食产量。
常广寅在感叹农业技术的重要性时,临渭区孝义镇什马村村民李新建也在感叹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便利。
2023年,什马村被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区域,计划改造修复机井4眼,修建渠道1140米,新建混凝土田间道路1370米,发放有机肥130吨。“以前,村里生产路不少都是土路,渠井设施也破损严重。现在好了,国家给咱硬化生产路,修灌溉渠,免费发放有机肥让咱改善土壤,高标准农田一弄,咱农民种地积极性更高了,今后一定加倍努力种好地,让国家粮库多装咱渭南粮。”12月19日,领到有机肥的李新建高兴地说道。
如今,在渭南,“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早已成为农业农村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的共识。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两藏”战略,紧扣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要求,实施稳面积、提地力、提单产、提效益行动,积极开展千名农技人员“三贴近”技术大比武活动,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在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尽管遭遇了罕见的“烂场雨”,我市仍以全省第二的粮食种植面积生产出了全省第一的粮食产量。据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95.19万亩,总产258.18万吨,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总产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一。
产业兴 钱袋鼓
12月30日,白水县润泉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泉公司)分拣包装车间里,工人熟练地将苹果分装打包。当天,10万斤苹果从这里发往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润泉公司在渭南鲜果出口贸易领域小有名气,近年经由该公司出口的鲜果占据了全市鲜果出口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2023年,该公司销售水果3万多吨,产值超2亿元,其中外贸出口近3万吨。润泉公司总经理赵存告诉记者,公司不仅经营对外贸易,更是通过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开展社会化服务等方式推动白水苹果产业发展。目前,注册了1.2万亩出口果园,自建了1000亩标准化示范园,托管了5000余亩果园,服务农户785户,安置就业100余人,带动季节性务工1000余人,果农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在白水县,像润泉公司一样的龙头企业共有127家,每天大量白水苹果从这里销往世界各地,这些龙头企业也成为白水苹果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白水苹果种植面积30万亩,年均产量60万吨,已成为西北地区苹果价格形成中心和交易集散地,全产业链产值达110亿元。白水苹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白水苹果产业是我市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一个缩影。
2023年,我市在牢牢守住农业基本盘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全力打造粮食、生猪、苹果、蔬菜、乳制品、特色果业、特色渔业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986亿元。
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快速发展,不仅富了群众,也丰富了“菜篮子”。2023年,全市果园面积321.2万亩,产量415.7万吨;蔬菜面积135.7万亩,产量329.9万吨;存栏生猪210万头、牛22万头、羊150万只、家禽1750万只,出栏生猪220万头、牛8万头、羊50万只、家禽130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90万吨,水产品总产6.25万吨。
乡村美 百姓乐
冬日里,走进澄城县交道镇樊家川村,农产品展厅、农产品加工厂、龙首田园牧场、民俗商业街、生态垂钓园、农家乐依次排开,干净整洁的路面延伸入户,错落的农家小院别有韵味,群众幸福满足的笑意挂在脸庞,富足和美的景象令人过目难忘。
樊家川村党总支副书记夏天顺告诉记者,村里正在逐步实现“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目前,全村酥梨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发展设施果蔬产业园500余亩,花椒产业园700余亩,苗木研发基地220余亩,设施大棚300余棚,一年四季不间断供应新鲜果蔬。村里还依托产业发展基础,建成了1000吨果蔬冷藏库、200吨设施保鲜库、年产能200万只的果筐厂。与此同时,依托龙首坝及水库核心景观,结合林地、田园等特色资源,打造了集民俗美食、设施采摘、休闲度假、亲子娱乐、生态垂钓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2023年,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
樊家川村是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也是“千万工程”经验在我市落地生根结出的硕果。
2023年,我市把“千万工程”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龙头工程”,建立专班推进、专项任务责任、项目库管理、月观摩调度、督查考评“五项机制”,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塑形和铸魂并重,把人居环境改善与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文明乡风培育等结合起来,面子、里子、根子一起抓,全力打造秦东风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了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城乡融合深入推进、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精神风貌持续改善的良好成效。
2023年,新增年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示范村”20个,累计达到204个,新建农村卫生户厕4.9万座,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0个,创建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30个。
田畴沃野满目新,乡村振兴奏强音。如今,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处处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秦东大地的广袤沃野上波澜壮阔地铺陈开来。(渭南日报记者夏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