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
2024-06-09 09:21:3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明玲责编:高岗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从塞上驼城榆林的能源蝶变到柳林酒业展现的民企活力,从农科城杨凌的农业创新到鄠邑的乡村和美,从石峁遗址的文明震撼到镇北台的历史见证再到户县农民画的艺术魅力……驻华外交官陕西之行中的一个个生动场景,一段段交流佳话,让人久久难忘。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200

6月2日,“机遇中国看陕西——2024年驻华外交官陕西行”主题活动在榆林启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6月2日至6日,“机遇中国看陕西——2024年驻华外交官陕西行”主题活动如约而至,搭乘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快车,把握为世界提供的机遇,成就各国共谋发展的愿景。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608213232

驻华外交官们参访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

  能源机遇:中国“能”让他国“行”

  在国家能源安全体系中,煤炭发挥着兜底保障作用。但在“双碳”目标下,煤炭的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是必由之路。

  因煤而兴的榆林,推动产业结构向新向绿,势在必行。煤炭智能化开采、分质利用技术叠加,打造“煤头化尾”全产业链化工产业,从基础煤化工向现代精细化工转变……传统“煤城”因绿焕新。

  比如,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布局186万吨/年煤制甲醇联产40万吨/年乙醇装置、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世界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装置,闯出了一条绿色的现代煤化工创新发展之路。

  “在‘双碳’战略下,煤炭化工产业前景广阔。目前,榆林化工能够生产100多种牌号产品,按照市场需求主要生产的26种聚烯烃牌号产品都很热销。未来,我们也会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向驻华外交官介绍说。

  能源产业的升级,既是榆林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也是中国为全球创造的转型机遇。“对我而言,榆林之行不仅仅是一次参访,更希望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为未来围绕煤化工产业技术等的合作创造机会。”尼日利亚驻华使馆公使欧可·乌切坦陈。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202

驻华外交官们参观榆神协合光伏电站

  榆林之变,还是一次“光合作用”。

  作为陕西新能源基地之一,近年来,榆林市把新能源作为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支柱产业的关键,“十四五”期间,榆林计划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2600万千瓦,其中风电700万千瓦、光伏1900万千瓦。

  在榆神协合光伏电站,一排排的光伏面板覆盖在黄土高原之上,仿佛是一片淡蓝色的海洋,使驻华外交官们真切感受到中国能源的新质力量。

  “当前,全球聚焦绿色能源。协合光伏电站是对中国推行绿色低碳发展的最好体现。而非洲也有丰富的绿色能源,随着中非务实合作的深入,中国绿色能源产品与非洲广阔市场之间非常匹配。”几内亚驻华外交官卡巴·依帕玛·森昆对未来合作充满期待。

  据了解,5月15日,由中国企业建设的几内亚西芒杜铁路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正式并网发电,将为该铁路的日常运营提供电力保障,也将为几内亚的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中国不断分享先进技术、方案,一批绿色能源合作项目相继建成,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共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机遇,中国“能”正在让他国“行”。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图片102

驻华外交官们参访杨凌智慧云控制中心

  农业机遇:中国“技”丰他国“粮”

  随着我国农业热点前沿研究的成果产出量持续增加,大量研究成果正加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作为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科技交相辉映的热土,杨凌示范区传承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精神,成立26年来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先行之路。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609103021(1)

田间国际座谈会现场,驻华外交官们与杨凌示范区相关负责人、农业专家进行交流

  杨凌示范区是中国四大种业创新基地之一,审定通过的1100多个新品种被推广到23个省区,小麦和玉米系列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8.5亿亩、增产430亿斤。在杨凌良科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外交官们被产量高、抗倒伏、抗病菌、结实性好的良玉99玉米所吸引,了解该品种在非洲种植的可能性。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图片103

驻华外交官们在杨凌示范区了解玉米育种情况

  “粮食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选种在粮食生产中非常重要,只有良好的种子与土壤、环境结合,才能获得满意的收成。杨凌在育种科技方面取得的成绩,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津巴布韦驻华使馆参赞葛瑞凯·喀什缇库说道。

  据了解,杨凌示范区与津巴布韦围绕海外农业园区建设等开展了合作。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图片104

驻华外交官们了解菲格庄园种植的无花果树

  现代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耕活动,而是融合了现代科技、管理和资本的高效农业模式。

  在智慧云控制中心,外交官们被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全息投影等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所震撼;在植物工厂,外交官们被无土栽培、物理和生物防控等技术所吸引……杨凌示范区不断突破了旱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系列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促进旱区农业用水效率提高10%以上;有效改善了旱区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

驻华外交官们参访菲格庄园并与杨凌示范区相关负责人交流

  “布基纳法索大多属于干旱区,杨凌在旱地农业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是我们非常需要的。在杨凌,我看到了布基纳法索与中国之间农业合作强劲潜力。”布基纳法索驻华外交官帕伦福·尼法布罗表示。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图片105

驻华外交官们参观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

  杨凌也是国际农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窗口。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倡议5年来,为上合组织国家培训农业官员、技术人员2000多名,举办各类农业技术专题讲座37期,3.7万人次在线参与学习;加强技术输出援助,先后派出73批次、190余名专家团队,促进农业技术交流互鉴……

  “基地是中国与其他合作的典范,并与共建‘一带一路’进行了很好地融合。未来,几内亚也希望加入并参与合作。”几内亚驻华外交官卡巴·依帕玛·森昆说。

  杨凌,在守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同时,中国“技”也在丰他国“粮”。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图片106

驻华外交官们做客栗峪口村土锤咖啡馆

  乡村机遇:中国“经”利他国“民”

  结识中国朋友、体验乡村文化、游览美丽山水,亲身感受真实的中国,这是外交官们在鄠邑区的真切感受。

  云绕南山,麦浪翻滚,农家小院星星点点般散落在大地之上,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点缀在田野、农舍和村道之间……在蔡家坡村,外交官们看到了艺术在乡村大地上的绽放,看到了诗情画意、世间美好。在栗峪口村的土锤咖啡,外交官们则感受到了城市业态对乡村的“重塑”,并对人们在寻求发展时所迸发的创造力感到惊叹。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207

驻华外交官们在蔡家坡村的麦田里合影

  “这是一个非常美的乡村,充分展现了居民和土地之间的联系。这里的人们不仅种地,还从事咖啡师、艺术创作者等很多职业,并且对文化记忆进行了很好的传承,所以我认为蔡家坡村和栗峪口村都是乡村的典范。”几内亚驻华外交官卡巴·依帕玛·森昆说。

  近年来,鄠邑区对乡村进行了整体整治,通过整治让乡村变得好看。在此基础上通过文艺赋能,让乡村的文化事业变成文化产业,促进乡村的发展,老百姓住得更舒服、挣钱更容易、过得更幸福,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图片107

驻华外交官们体验农民画

  除了对乡村发展理念的点赞,外交官们对鄠邑农民画也青睐有加。这项记录“农村生产劳动的壮观场面、热烈活泼的节庆场景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的民间艺术,让鄠邑区的土地“长出”诗和远方。

  在鄠邑区农民画展览馆,外交官们一边饶有兴致地欣赏作品,一边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绘画,让外交官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

  “这些农民画很惊艳,而这些画都喜爱绘画的农民画的,这更不可思议。农民画与绘画者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绘画讲述他们的生活喜乐。这里的农民是非常有天分的艺术家,他们用缤纷的色彩描绘着中国故事。”尼日利亚驻华使馆公使欧可·乌切说道。

  鄠邑区跳出农业发展农村的创新之路,也会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启示,让中国“经”利他国“民”。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图片1

驻华外交官们在神木石峁遗址参观

  文化机遇:中国“文”润他国“心”

  吉光片羽、一眼千年。陈列在华夏大地的遗产,扎根在人民心中的民俗,无不是中华文明的实证、世界文明的灿星,给予中华民族复兴的力量,也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指引。

  无论是拥有巨大规模、多重结构、宏大建筑和大量高等级遗物的石峁遗址,还是活态化展示民歌艺术的陕北民歌博物馆,亦或是与塞上美景融为一体的镇北台……驻华外交官在榆林理解了中华文明起源,体验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201

驻华外交官们在陕北民歌博物馆体验扭秧歌

  “石峁遗址是我从未了解过的中国古老文明,它弥补了我认识中国过程中所缺少的宝贵拼图。而在陕北民歌博物馆,让我想起了家乡的音乐和舞蹈,它们都体现了各自民族的灵魂,这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布基纳法索驻华外交官帕伦福·尼法布罗坦言,所谓民心相同,就是要以历史遗产、文化艺术等为载体,了解彼此的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发展理念。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图片109

驻华外交官们体验柳林酒手工酿酒工艺

  在柳林酒厂,外交官们通过体验手工酿酒工艺,看到了柳林酒对文化的敬畏和坚守。“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胜景,或许正源于柳林酒这味“文化沉淀的醇厚”。

  在陕西柳林酒业集团,外交官们参观自动化制酒车间、体验传统酿酒工艺、参加“柳林酒厂建厂50周年纪念酒”封藏典礼……无不是对古老酿酒文化的追溯。

  “捷克和中国都拥有悠久的酿酒历史,捷克的啤酒已经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这是两种文化的碰撞。”捷克共和国驻华使馆副馆长(公使衔参赞)马金说。

机遇中国看陕西,驻华外交官看到了什么?_fororder_图片110

驻华外交官们在柳林酒厂共植长青树

  此外,柳林酒业集团所在的宝鸡市凤翔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外交官们还参与了体验木版年画、凤翔泥塑、书法等,并在园区中央公园共同植下长青树,见证这份以文化为纽带的友谊。

  溯源“何以中国”的文明根基,展示“何以中华”的魅力所在,在民心相通中,中国“文”也在润他国“心”。(摄影 乔永祯  吴明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