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一)| 宝鸡公司:峥嵘半世纪·一座电力丰碑的“变”与“不变”
2024-06-14 15:06:3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明玲责编:高岗

  编者按:“让历史活起来,让精神传下去。”在陕西电网发展进程中,那些人、那些故事和那些曾经辉煌过的老物件,是岁月给予我们最好的馈赠。曾经的拼搏奋斗、曾经的探索创新、曾经的追赶超越,都是我们赓续前行的底气和力量。敬请关注由国网陕西电力党委宣传部倾力打造的“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本期刊发来自国网宝鸡供电公司一座变电站的故事。五十余载峥嵘岁月,历久弥坚;五十余年风雨兼程,光耀四方。改变的是模式,不变的是初心;传承的是精神,不竭的是创新。

  翻开新中国电力发展史,由我国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个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刘家峡-天水-关中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璀璨耀眼,横贯陕甘两省、绵延533千米,点亮了三秦大地的万家灯火,带动八百里秦川机器轰鸣,推动了西北地区工农业飞速发展。如果把330千伏刘天关输电线路比作一条“长龙”,那么,该输电线路的关键性配套工程汤峪变电站便是“点睛”之作。

  如今回望,时光荏苒,沧桑岁月见证了汤峪变电站的“变”与“不变”。

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一)| 宝鸡公司:峥嵘半世纪·一座电力丰碑的“变”与“不变”_fororder_1976年的汤峪变调相机房

1976年的汤峪变调相机房

  改变的是人·不变的是“魂”

  五十余载春秋,风霜雨雪搏激流。走近这座已届天命之年的老电站,随着她延伸向远方的根根银线,思绪也不由自主地变得悠长……

  20世纪60年代,陕西缺电严重,国家决定投资1亿元(当时全国GDP约1800亿),全力攻关33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技术,将刘家峡水电站丰富的水电资源输送到关中和天水地区,填补陕西电力缺口。从1964年开始,历经八年艰苦卓绝的建设,刘天关输变电工程于1972年6月16日正式投运,揭开了我国超高压输电发展史的第一页。

  在那段“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建设要抓紧”的年代,成千上万的电力人横刀立马、顽强奋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沿着陡峭的山道肩挑背扛、如蚂蚁搬家一般搬运塔材至云端山巅;风餐露宿、爬冰卧雪,将一根根银线穿起延伸至远方……

  51年间,一代又一代电力人前赴后继,用热血、青春、豪情和汗水铸就“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电力铁军精神,积累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优秀传承,铸就了“刘天关”的气魄,塑造了“汤峪变”之魂。

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一)| 宝鸡公司:峥嵘半世纪·一座电力丰碑的“变”与“不变”_fororder_1978年汤峪变2号主变

1978年汤峪变2号主变

  改变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奉献

  时光会淡化很多,但永远冲不淡镌刻进历史中最光辉的岁月。 

  330千伏汤峪变电站是刘天关输变电工程的终端配套项目,属国家“三五计划”重点工程。当时,为了有效防止外来攻击和破坏,经过综合考量与勘察后,330千伏汤峪变最终将站址选建在“秦岭之巅”太白山腹地,按照国家“分散、靠山、隐蔽”的六字方针建设,于1969年10月动工。

  面对资源匮乏、地形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秦岭山区,老一代电力建设者们开山修路,破石筑基,没有水搅拌混凝土,他们就在山体上挖个蓄水坑,从山下十几里远的小溪挑来一桶桶水,面对运输车辆少、装备落后等挑战,他们靠手提肩挑,用牛拉马驮将成千上万吨材料、器械,从十几里、几十里外运到现场。克服重重困难,历经三年的艰苦奋战,1972年6月16日建成并投入运行,拉开了陕西电网330千伏网架建设的序幕,标志着我国远距离电能输送和高电压技术应用历史性的突破。

  如今,新一代的宝鸡供电人,正接过老一辈电力人的接力棒,在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新征程中砥砺奋进、无私奉献,推动±800千伏宁湘特高压、750千伏宝汉超高压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高质量投运330千伏陈仓变、330千伏归心变扩建等工程,宝鸡电网330千伏变电容量突破450万千伏安,有力彰显“国网担当”。

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一)| 宝鸡公司:峥嵘半世纪·一座电力丰碑的“变”与“不变”_fororder_1978年汤峪变220千伏开关调试中

1978年汤峪变220千伏开关调试中

  改变的是容颜·不变的是信念

  330千伏汤峪变电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行制造、自行施工、自行调试、自行运维的首批330千伏枢纽变电站。当时,在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况下,中央提出了“自力更生,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近三年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北京、东北、西北地区的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制造厂、施工企业共40多个单位、500多名技术人员和近万名建设者汇聚汤峪变,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站内全部设备由我国技术人员设计、国内厂家制造,许多设备的试验项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在后来的运维中,边干边修边钻研,从最难处入手,向不可能发起挑战,创新一个又一个小发明、小创造,甚至关键性配件、核心技术,成为工作常态。

  经过“汤峪变”这一大熔炉的淬火锻造,每个人都成了“一专多能”的运维行家,相继走出了许多技术能手和行业专家,为整个陕西电网乃至西北电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铺垫。汤峪变也成了宝供铁军淬炼提升、奋楫笃行的培育基地,和立心铸魂、赓续前行的精神家园。

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一)| 宝鸡公司:峥嵘半世纪·一座电力丰碑的“变”与“不变”_fororder_2022年,330千伏汤峪变改造现场安装调试开关设备

2022年,330千伏汤峪变改造现场安装调试开关设备

  改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追求

  330千伏汤峪变电站的改造史,是关中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一部陕西电力人的开拓奋斗史。为了适应日益增加的电力需求,汤峪变先后历经了六次较大规模的改造。

  1978年,扩建额定容量15万千伏安2号主变,新增220千伏电压等级,全站总容量30万千伏安,成为连接西北地区东西部电网的330千伏大型枢纽变电站。

  1986年,宝鸡地区第二座330千伏变电站马营变建成投运,330千伏马营变π接入刘天关线,原刘天关线更名为“马秦线”和“马汤线”。

  1997年,取消220千伏电压等级,汤峪变2号主变随之退役。

  2006年,汤峪变原1号主变退役,更换为额定容量24万千伏安主变。

  2014年,全站二次设备智能化改造,一跃成为宝鸡地区首个330千伏智能化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和集中监控。

  2022年,扩建2号主变、更换1号主变,全站总容量提升至30万千伏安,供电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一)| 宝鸡公司:峥嵘半世纪·一座电力丰碑的“变”与“不变”_fororder_自90年代沿用至今的GW7-363型断路器

自90年代沿用至今的GW7-363型断路器

  历经51载风霜洗礼,330千伏汤峪变电站在时代更迭中革新超越、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一座自动化智能变电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运行方式如何改变,一代代电力人的初心和追求始终没有改变!源于创新精神、源于文化力量、源于铁军本色,他们跨越寒暑,无惧风雨,迎难而上,择一事终一生,偏毫厘不敢安,继续沿着开拓者的足迹,逐浪拼搏、追求卓越,只为点亮万家灯火。(文 景杜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