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刺绣传承人王春莉:传承指尖技艺“绣”出美好生活
2024-06-17 11:14:36来源:西安日报编辑:吴明玲责编:高岗

澄城刺绣传承人王春莉:传承指尖技艺“绣”出美好生活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617110223

王春莉在绣坊里

  在雁塔区大雁塔街道八一社区, 非遗项目澄城刺绣传承人王春莉的绣坊里陈列着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作品。这些作品有她自己的创作,也有的出自其他绣娘之手。

  优秀的作品有了,如何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了解刺绣这项技艺,吸引更多人参与技艺的传承?多年来,王春莉一直在努力。她走进大中小学,到一个个社区,把刺绣这门技艺送到更多人身边。

  王春莉是澄城人,今年45岁,学习刺绣已经30多年了。“我从小跟着奶奶、外婆学,自己也喜欢,十几岁开始给自己绣个饰品,后来给孩子衣服上绣图案,给自己做衣服。”王春莉说,刺绣是她的爱好,空闲时她就会拿着针线绣起来。

  2010年,王春莉和丈夫来西安创业,在西北轻工批发市场开了一间刺绣装饰画门店。慢慢地,她的作品被很多人认可。后来,夫妻俩又陆续开了几家店。店多了,作品却跟不上。于是,她回到澄城,找家乡的绣娘、职业学院会刺绣的学生合作。

  合作的绣娘有的是农村妇女,农闲时刺绣补贴家用,有的是全职妈妈、残障人士,大家都靠自己的手艺努力生活。

  王春莉介绍,2006年,澄城刺绣成为省级非遗项目,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她之后被评为澄城刺绣的传承人。“以前刺绣是个人爱好,被评为传承人以后,我就有了责任感。我觉得有责任把这门手艺好好传承下去。”她说。

  2015年,春莉绣坊在八一社区开业。王春莉给刺绣爱好者传艺。2018年开始,王春莉走进大学课堂,给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刺绣技法;到中小学生身边,分享陕西刺绣的种类、特点,刺绣的历史文化。同时,她还邀请大雁塔街道多个社区的居民到绣坊进行刺绣体验;带着团队走进翠华南路等社区,参与社区文化营造,给居民介绍刺绣。

  近几年,王春莉关了刺绣装饰画门店,开始频繁跑展会,推介刺绣作品、刺绣文化,也与多个旅游景点、商场合作,销售刺绣作品。此外,她还积极“入网”,探索更多销售渠道。“我以前是一个人,现在背后是一群绣娘,很多家庭。我得努力打开销路,这门手艺才不会失传。”王春莉说,希望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创作更优质的刺绣作品,让这门手艺永葆活力。(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姚瑞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