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五)| 渭南公司:点亮,华山之巅!
2024-06-21 11:47:5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明玲责编:高岗

  编者按:“让历史活起来,让精神传下去。”在陕西电网发展进程中,那些人、那些故事和那些曾经辉煌过的老物件,是岁月给予我们最好的馈赠。曾经的拼搏奋斗、曾经的探索创新、曾经的追赶超越,都是我们赓续前行的底气和力量。敬请关注由国网陕西电力党委宣传部倾力打造的“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本期刊发来自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华山通电的故事。

  走进国网渭南供电公司华阴电力档案馆,有一段历史至今熠熠闪耀、历久弥新,这些珍贵的老照片、旧书籍、剪报和视频记录着华山通电前后的点点滴滴。“华山天险,谁与争锋。”把电送上华山,这一壮举,凝聚了电力人的智慧和勇敢、责任与使命,书写了供电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每当夜幕降临,居住在华山脚下的人们,都会看到华山峪内蜿蜒而上,直到山顶,形似龙盘的闪闪路灯,像天上的启明星,引导着来自八方的游客,向顶峰攀登。

  这似乎是很平常的事,“夜行险峻峰,晨起看日出”已俨然成为一种旅行时尚。可是,你能想象吗?就在四十年前,华山的夜晚还是一片漆黑。这灯光来之不易,它渗透着一代人毕生的经历和心血。

  一张设计图  千磨万击始出征

  悬崖峭壁立孤峰,峰头却有丽仙庄。

  华山的美,美在其险。古时候,游人登山,最多上到北峰正西面山梁上的北斗坪,仰望东南,看华岳绝壁,所以民间才有了“朝北斗、望华山”的说法。山上奇峻天险,沿河曲弯,绕山过涧,有道士跳石过滩、翻沟越岭、攀石登山。李白醉酒,夜上华山,早晨酒醒不敢下山的故事,不知真假,却讲了一年又一年。

  改革开放后,旅游业起步,拓宽了登山路,遇河架桥,凿石开山。也就是这个时候,夜游华山成了一大特色。每到夜晚,成千的游客,带着手电筒,徒步登山,山上的庙宇、景点全靠点煤油灯照明,做饭、取暖则用柴火或者煤。油和煤全靠平时人力担运上山。送电上山,此时成了华山风景区讨论最多的话题。

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五)| 渭南公司:点亮,华山之巅!_fororder_图片1

1986年,设计人员为华山峪道通电勘测线路走径

  杨马利,原华山旅游发展集团总公司职工:“1984年,华山通电就提上了日程。1986年5月,召开了启动大会。我们进山勘察十几次,确定方案。当时的技术只能做架空线路,但其实景区最好是用电缆,不影响风景。太高太险的地方,上不去,只能沿路铺设。完成华山峪10千伏线路大约7公里、架设配变六台的工程,已经是1987年的年末,实现了华山峪青柯坪以下通电。这在当时是惊天动地的事情,可是我心里一直有遗憾,没能把电通上顶峰。”

  一声号子响  军民协力上五峰

  杨马利的遗憾一放就是8年。

  1994年,华山的年登山人数已达百万,全国各地的游人慕名而来一睹华山之俊秀,而华山的奇险又令很多人望而却步。游客的留言册里,建索道的呼声越来越大。承担着重要气象任务的西峰气象站也急需电源和通讯升级。众多的和声汇聚成急切的催促,华山顶峰通电又一次被提上日程。

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五)| 渭南公司:点亮,华山之巅!_fororder_图片2

10千伏供电线路通上华山顶峰

  张海坤,原华阴电力局书记:“要通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变压器、电缆怎样运上山。华山几乎没有平路,什么都不拿,光人上来,都特别费劲,更何况背着这些东西。我们在全国找了专家,特别设计了干式变压器,这个变压器可以被拆成87件,分别背上山,再组装。电缆就更难办了,特别重,300米一整段,没有机械,纯凭人手拉肩扛,几乎一米要一个人,三百个人,行动要统一。上山的石阶一米宽,坡陡路弯,稍不注意两边就是万丈深渊,这个任务简直难于上青天。”

  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华阴当地政府、华山管委会、华阴电力局、四一五团部队,四方会谈,找到了解决办法。

  1994年5月,那是一个星期六,渭南供电局工程处负责,电缆班、线路班齐出动,将电缆运至山涧,同时沿途扎点保障后勤。

  部队出兵四个营,千余人,沿着智取华山路,寸寸向上攀登!嘹亮的号子响彻山谷,军人的身影让人动容!

  翻越青龙背,他们左手抓铁链,右肩扛电缆,脚蹬石台阶,胸贴岩石面。步步艰难,汗湿军衣。

  累了,一首军歌就唱回了士气;

  饿了,啃着咸菜干馍也笑语盈盈;

  夜晚来临,席地而躺,披着薄衣。

  你们可能无法想象,千余军人,绵延公里半、道路沟两边、躺卧乱石滩、鼾声震天响的场面。就是这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民子弟兵和电力铁军,鏖战三天,将电缆送上了华山顶峰,诠释了“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是华山光明的火种!这是电力人智慧的坚持!这是中国伟大的“军魂”!

  一条电缆线  约定顶峰超时空

  时间来到2002年3月,说起这一天,国网华阴供电公司的老员工们都为之振奋。

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五)| 渭南公司:点亮,华山之巅!_fororder_图片3

运电缆的“长蛇”通过华山门

  冯旭红,华阴市供电公司城区供电所所长:“一生没吃过的苦,那一天都吃了。我们公司108大将,加上农电股160个农电工,所有男女齐上阵!”

  扛着铜电缆,走着十八盘。Z字形的路弯拐硬急,电缆粗壮不能灵活搬运,260余人齐心协力,要走得一起走,要歇得一起放。还有后勤组送水擦汗,安全组协调指挥,大家一路向上,将电缆送至青柯坪。

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五)| 渭南公司:点亮,华山之巅!_fororder_图片4

职工协力运送电缆

  戴艳丽,原华阴电力局财务科科长:“当时我29岁,那一天参与的人都不会忘,一大早集合动员,说注意事项,然后大家出发,我们还有后勤、啦啦队,给他们打气加油,在旁边叮嘱他们注意脚下,注意安全。真的是人多力量大,本来计划五点完工,结果三点我们就把电缆运上去了!”

  这电缆就是为了替换1986年的架空线。山中树多草长,滚石雷雨,时间长了,架空线积累诸多隐患,加上景区本身电缆为宜,这一次换电缆,一箭双雕,既保障了安全又保证了美观。同时,也弥补了1986年人力技术不足的遗憾,像完成了一个超时空的约定。

光明·印记——陕西电力文化遗产系列宣传活动(五)| 渭南公司:点亮,华山之巅!_fororder_图片5

电力员工检查索道用电安全

  如今的华山,白天东西索道,游人如织;夜晚璀璨靓丽,如同明珠。北峰开了咖啡店,西峰有了小客栈。“电”在这儿,不是个稀奇事儿,就像空气、水,一伸手就有。我们享受着电带给我们的温暖、光明和便利,却很少会想,这背后的故事和艰辛。

  每到节假日,旅游高峰期,你也许会看到穿“电网蓝”“红马甲”的电力员工在排查线路设备、巡视消除隐患、保障景区用电安全。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功,正是这一代一代的电网人,前赴后继,默默奉献,攻坚克难、敢为人先,这精神如月之升、如日之恒,点亮了华山,点亮了时代!(文 苏永杰  常征  孙婧一  张争微 图片来源 国网渭南供电公司)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