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籍教师丰琳: 来西安工作是种奇妙的缘分
2024-06-25 10:02:50来源:西安日报编辑:吴明玲责编:高岗

意大利籍教师丰琳:  来西安工作是种奇妙的缘分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625093308

丰琳对出土遗存进行整理。(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十周年。

  丝绸之路是经济交流之路,也是文明互鉴之路。近年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丝绸之路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受到广泛关注。意大利籍副教授丰琳(Marcella Festa)也参与其中。其实,早在大学时期,丰琳就和丝绸之路考古结下了深深的缘分。

  丝绸之路考古吸引她来到中国

  本科时期,丰琳就读于意大利米兰大学考古学专业。很快她发现,自己的学术兴趣在遥远的中国,特别是从中国出发的古丝绸之路。

  “最开始,我关注的是新疆地区的考古,这里连接东亚和中亚,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在这里交融,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丰琳逐渐意识到,想要研究中国考古,来中国是更好的选择。于是,从米兰大学毕业后,她先后在北京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一边学习,一边深入体验和感受中国文化。

  “经过这一段的学习和生活,我更能理解中国考古研究的语境了,这为我日后的研究打下基础。”

  2009年,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从西安出发一路向西,十几年间先后开展了对康居、大月氏等古代游牧民族文化的发掘和研究。

  在这段时间里,丰琳在意大利威尼斯大学先后攻读了东亚研究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还在中国的中山大学做了两年的访问学者。她没有忘记自己研究丝绸之路考古的梦想,并以《青铜时代新疆地区的社群与冶金技术》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

  “西部地区是中国考古研究和发掘的‘重镇’,我很想去那里看一看。”2019年,丰琳如愿来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成为这里的一名教师。

  在国际期刊发表数篇关于中国考古的论文

  在中亚考古工作中,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希望通过确认《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的大月氏和康居的文化遗存,为丝绸之路考古发出“中国声音”。

  作为考古队成员,近两年,丰琳参与了新疆石人子沟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在她看来,从遗址发掘的各种细节入手,可以探究古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不同地区可能存在的文化连续性。

  “丝绸之路不是一天形成的。了解当时人们怎么放牧、吃什么、和谁有来往,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研究意义重大。”于是,每当遗址有新的出土遗存,丰琳就尝试将它与周边环境、周边遗址的出土遗存联系起来,从食物种类、房屋结构、动物遗迹中找寻丝路交流的痕迹。

  研究并非一帆风顺,新的问题通常伴随着发掘成果一并出现。每到这个时候,丰琳总能保持乐观。“比如我们将实物成果和文献相印证,得出结论是历史上这个地区以发展农业为主。但是某天突然出土了别的遗存,又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工作方向。”

  其间,她还在国际期刊发表了数篇关于中国考古的英文论文。“希望通过国际平台,可以帮助中国考古更好地‘走出去’。”

  随着新疆石人子沟遗址的发掘推进,目前已初步确定东天山地区是欧亚大陆最早产生游牧经济的地方,东天山的美丽草原是大月氏人的原始故乡。“游牧聚落考古”的新思路,为丝绸之路考古提供了广为认可的“中国方案”。

  我们也在搭建“现代的丝绸之路”

  经过多年的科研、教育与国际交流,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吸引了大量海外学生、学者来学校交流。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还和中亚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组成中国-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考古队,推行“人才培养+遗址保护+考古发掘”的工作模式。通过开展联合考古工作,发掘文明往来之史,见证文明融合之美,启迪文明发展之路。

  “这里有很多面向西北地区的考古发掘项目,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也很高。每天的科研、教学,都让我感到很有成就感。”丰琳说。

  在文化遗产学院,丰琳开设了“考古学理论”“中亚考古研究方法”两门课,还多次参与和组织了与考古相关的夏校课程。她还经常往返于西安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参与学院和乌兹别克斯坦联合进行的考古工作,她带的研究生中,已经有人毕业后参与开展中亚考古。

  “考古是一条纽带,围绕丝绸之路考古,大家的文化背景不同,思路也不同,也许可以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开展新的合作交流。这不就是‘现代的丝绸之路’吗?”丰琳道。

  愿为丝绸之路考古继续发光发热

  今年是丰琳来到西安的第5年。她生活简单而充实,也从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中获得了滋养。

  “西安的文化特别丰富,每一条街道、每一种食物背后都蕴藏着故事。西安有很多博物馆,展品经常更新,比如2022年开放的陕西考古博物馆,我们的学生去了都很有收获,这简直是一个宝藏之城。”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长安与罗马遥遥相望,在历史上有很多佳话。我来自意大利,现在又在西安工作,这真是一种奇妙的缘分。”丰琳感慨道。

  文明互鉴,无问西东。未来,她还将在西安继续深耕自己的考古事业,为丝绸之路考古继续发光发热。(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卜安冬)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