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光影世界充满热忱的探索者,胡蝶女士一直在光与影的细腻对话中前行,她以笔为舟,镜头为帆,温柔勾画出时代的侧影,力图使每一部作品成为时间长河中的静默见证者——不仅映射出现实世界的绚烂多姿,还期许能点亮心灵的灯塔,引领每一位观众在思考、感受与共鸣中共鸣。今天,我们邀请到她,分享她那些温暖心灵的故事。
从新闻到影视,梦想的种子在萌芽
中国网丝路中国:您好!众所周知,您在光影艺术的领域有着不凡的追求历程。您能否与我们分享,是什么契机引领您踏上这样一条艺术探索的道路呢?
胡蝶:非常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回望过去,在新闻行业的日子里,我作为见证者,在各类新闻现场间穿梭,亲历人间的喜怒哀乐。那时,我通过文字和镜头,尽己所能记录真实,传递信息,渴望每一份报道都能触及人心。但渐渐地,我意识到,单纯的文字叙述在某些情境下似乎难以完全传达那份深沉与复杂。因此,我想要以更加饱满、直观且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去描绘生活万象,触动观众心底最柔软的部分。正是这样的渴望,促使我勇敢地迈向了影视创作的新天地。
中国网丝路中国:您从新闻行业跨界到影视制作,这段经历对您的影视创作有何特别的影响呢?
胡蝶:新闻工作赋予了我独特的视角和敏锐力,让我在影视创作中能够洞察社会热点,细致解构事件深层次的情感逻辑。我尝试将这份新闻人的敏感性融入电影,使得我的作品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娱乐,而是成为对当代社会、对流转时代的深刻思考与诚挚献礼。
中国网丝路中国:您所参与制作的《黄河入海流》《家在黄河边》以及《长安·长安》等作品受到好评,能否谈谈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您的初心与愿景?
胡蝶:我的影视创作之旅,实质上是对梦想、文化与时代的一次深情对话与呈现。这三部作品捕捉了黄河的雄浑与长安的古韵今风,记录下了中华大地的变迁与民众生活的细微之处,同时,也在更深层次挖掘和展示了其背后的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旨在激发观众内心的共鸣与深邃思考,从而引发观众的广泛共鸣与思考。
光影交错,织就时代与文化的锦帛
中国网丝路中国:面对当下的时代洪流,您觉得影视制作人应当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与责任?
胡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作为一名影视工作者,时常自省于如何在创作中更好地呼应社会变迁与文化承继的课题。在我看来,影视艺术作为文化表达的强有力媒介,理应肩负起映射时代风貌、维系并弘扬优良文化遗产的责任。因此,在我的创作实践中,总力图以谦逊的姿态捕捉时代的细微脉动,进行深度剖析,并致力于对中华悠久文化的细致挖掘与传承。
中国网丝路中国:您的作品中经常融入时代热点和文化元素,比如黄河元素、长安元素,能具体讲讲为什么会这样做吗?
胡蝶:影视创作的道路上,我始终秉持着新闻人的敏锐与责任感,将时代热点、社会议题融入作品之中,力求每一部影片都能成为时代的镜像,映照出社会的真实面貌与深层问题。同时,我也不忘探索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平衡,力求在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的同时,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文化精神。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紧密关联着国家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成为了时代热点与文化传承的重要交汇点。作为影视创作者,将黄河元素融入作品,是我对时代脉搏的温柔触碰,亦是对民族文化根脉的深切致敬。
《长安·长安》作为最新的一部作品,这部新作可以说是这一创作理念的集中展现。长安,一个历史与现代交响的城市,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记忆,也寄托着无数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长安·长安》的诞生,不仅是我个人电影梦想的延续,更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次深情回望与对未来的展望。整个创作旅程,如同一次穿越时空的精心编排,我们以镜头为笔,勾勒出长安这座城市从古至今的辉煌脉络,以及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新生。力求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丰富的叙事手法,让每一帧画面都成为联结古今的纽带,引领观众在光影的流转间,亲历时代的律动,感受文化的深邃。
传承和创新,电影语言的多元构建
中国网丝路中国:在影视创作时,您采用了很多独特的电影理论、结构,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胡蝶:在创作过程中,我不断吸收电影和文学理论的精髓,尝试将传统叙事的精髓与现代审美的潮流相融合,旨在确保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同时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与思想深度。我深受叙事学的启发,对故事叙述手法尤为关注,涵盖时间流动、空间构建、视角转换以及整体架构等多个层面。比如,在创作《长安·长安》时,我探索了多层交织、多角度的叙事技巧,影片中的长安不仅是地理上的古城,更升华为心灵与文明的象征。通过主人公在长安号旅游列车上的奇遇,巧妙地穿梭于历史与现实的缝隙中。列车作为时间推移与文化接力的载体,满载形形色色的旅客,他们的故事交织成关于爱、梦想和探索的多彩篇章,打破了常规的线性叙事边界,为观众提供更为复杂和多元的观影体验。
此外,我还致力于通过符号学与互文性的视角,精挑细选视觉元素与音乐配乐,强化作品间的内在联系与引用,让这些细节共同编织成影片的深层语境,传达深厚的文化意涵与哲思。我力求在每一帧画面与音符中,营造一个既复古又先锋的艺术空间,引领观众沉浸于作品的情感深处,体验那份由衷的震撼与共鸣。
中国网丝路中国:对于您即将面世的新作,我们满怀期待。展望未来,您有何规划或愿景想要分享?
胡蝶:我深感自己从新闻到影视的跨越并非偶然,而是时代赋予我的使命与责任。未来,我将秉持初心,以影视为媒介,光影为语言,继续记录这个时代的脉动与文化的接力。我渴望通过更多高质量的作品,触动人心,启迪思考,传递正能量。我深信,只要我们怀揣开放的心胸,勇于探索未知,勇于创新,就能携手在光影艺术的天地里,绘就一幅幅更加绚烂的文化景观与时代长卷,共同见证并参与这一场美妙的文化与时代之旅。(吴军礼)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