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让传统文化墙内开花墙外也香
2024-07-26 09:20:54来源:三秦都市报编辑:吴明玲责编:高岗

“非遗+”让传统文化墙内开花墙外也香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40726084149

汪海涛现在已经是皮影雕刻领域的佼佼者。 三秦都市报记者 马昭 摄

  我们的日常生活与非遗技艺的距离究竟有多远?

  只需简单观察便不难发现:在特定节日,搜索引擎的对话框会融入非遗元素;手机游戏中,喜爱的人物皮肤也展现了非遗技艺的魅力;动漫与影视剧中,非遗成为衍生与创作的灵感源泉;甚至商场橱窗中的高端奢侈品,也与非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切,都是陕西华州皮影创新发展的生动例证。

  7月20日,记者前往糖酒里文化创意街区内的汪氏皮影工作室,对华州皮影传承人进行了采访。

  24道工序 牛皮上绽放艺术之花

  走进工作室,一股浓郁的古朴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皮影作品,其中既有生动展现生肖文化的系列皮影,也有流传于民间的经典故事皮影,还有小巧精致、形态各异的动物皮影,每一件都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

  作为汪氏皮影第四代传承人之一,汪海涛对该皮影作品情有独钟。他自小跟随父亲——国家级皮影雕刻大师汪天稳学习皮影雕刻技艺,经过20余年的刻苦练习和不断钻研,现在已经是皮影雕刻领域的佼佼者。

  华州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皮影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汪海涛告诉记者,汪氏皮影正是源自陕西省华州区(原华县),是中国皮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汪海涛向记者详细介绍:“我们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推皮走刀’的雕刻方法。我们的刻刀种类繁多,雕刻时皮子转动而手不动;而其他地方则往往只使用一把刻刀,雕刻方式是手转动而皮子不动。”说着,他指了指面前定制的20把刻刀。

  一件传统手工皮影,必须经过24道工序才算成型。如果是制作较大的作品,一般要耗时近三个月,涉及收集原材料、雕刻、上色等多个步骤。在汪海涛看来,传统技艺的传承是华州皮影保持魅力的关键。

  跨界联名 让更多人爱上皮影

  工作室的墙上,悬挂着众多明星手持皮影的照片,这些照片不仅是汪海涛等第四代传承人在皮影艺术创新之路上的探索见证,也彰显了他们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独特诠释。

  “前段时间我们和网络游戏‘王者荣耀’进行了跨界联名,共同打造了一款游戏皮肤。”汪海涛透露,他带领团队将游戏角色转化为皮影形象,不仅保留了传统皮影的艺术特色,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和时尚元素。这些作品不仅在游戏玩家中引起了热烈反响,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关注皮影艺术。汪海涛告诉记者,和他们皮影联名的名单中,不乏爱马仕、凯迪拉克、芬迪等国际品牌。

  汪海涛表示,目前他们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售卖,主要订单来源于客户定制。“很多人倾向于个性化定制,尤其是手工大型皮影的定制需求比较多。”

  创新让非遗焕发新的生机

  华州皮影的创新之路,是非遗技艺传承与发展的生动写照。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中,非遗技艺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并积极寻找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

  藤编,这一古老的中国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三国志》中就有关于“藤甲军”的记载。

  2014年“汉中藤编技艺”成功申请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建立“汉中藤编技艺”传承基地。2021年,“汉中藤编”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如今,从吊灯、手提箱、桌椅,到各式各样风格清新的篮子、筐子,汉中的藤编制品深受各年龄段消费人群的喜爱。藤条编织出的不仅是一件件生活用品,更是传承传统民艺精粹的艺术品。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陕西非遗技艺如西安鼓乐、咸阳茯茶制作等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创新。这些创新不仅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了新的生机,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合作,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2023年,《非遗里的中国·陕西篇》在央视热播,让更多人透过非遗创新见证新时代的蓬勃发展;今年3月,首次亮相俄罗斯的国风秦韵——陕西非遗精品展,凭借丰富多元的地方特色,迅速在当地掀起一股陕西传统文化热潮;2024年4月,陕西省首届非遗发展大会在西安举行,为新时代陕西非遗创新发展成果搭建交流展示的舞台……

  “非遗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通过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才能形成合力,为非遗的传承保护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全面、更深入的支持。”西安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刘征军如是说。

  文 三秦都市报记者 石喻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