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镁”与共 榆林能源革命中的“机遇中国”
2024-10-18 23:21:3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明玲责编:高岗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新一代煤制芳烃、煤油共炼等全球首创技术试验成功,全国首个450米智能化超长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成功运转,清水川煤电一体化电厂三期2×1000MW扩建工程顺利投产……10月16日至18日,来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10位外籍专家在榆林探寻能源产业变革机遇。

“煤”“镁”与共 榆林能源革命中的“机遇中国”

外籍专家参观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智慧调度指挥中心

  从“煤”到“智”

  煤矿智能化建设是煤炭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煤矿建设向智能、少人、安全、高效、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的重要举措。

  在陕西小保当矿业有限公司,智慧调度指挥中心承担了“采、掘、机、运、通”等各大系统的智能化运行,井下无人驾驶系统实现辅助运输本质安全运转,护盾式智能掘进机器人系统的应用保证了人员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益……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无人驾驶等技术的智能化矿井成为现实,实现了“采煤不见煤”。

  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升级,正是一系列智能化建设成果,让采煤机在400米深井下,能够以每分钟10米的速度向前推进,66个采煤刀头同时转动,一天开采量可高达4.6万吨。

  乌金滚滚,零碳转型,每年开采原煤3300万吨的小保当矿业,是榆林类型多样、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遍地开花,开启“智煤”时代的缩影。

“煤”“镁”与共 榆林能源革命中的“机遇中国”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外籍专家观察榆能化公司产品

  从“煤”到“化”

  榆林靖边是全国唯一一个富集煤、油、气、盐四大资源的县,但丰富资源的背后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匮乏的水资源。然而,现代煤化产业却是重点用水行业之一。这使得能源化工企业在靖边发展,必须解决煤、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问题。

  作为陕西省规模最大、国内单厂规模领先的中高端聚烯烃供应商之一,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榆能化”)在扎根靖边之时,便通过自建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最大程度实现高效用水。

  解决了“水”难题的榆能化大刀阔斧地推动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探索资源清洁转化、化石原料多元化生产新路径。与美国公司合作的产品,受到肯德基等客户的青睐;国内首款不含塑化剂产品,占国内市场的30%以上……目前榆能化一年聚烯烃的产能达到200万吨,未来会持续与国际上的研发机构合作,推动产品高端化。

  近年来,榆林市着力发展煤炭分质利用、煤制甲醇-烯烃及其下游、煤制芳烃-乙二醇-聚酯、煤制油、煤基高端化工、氯碱化工6条产业链,积极打造“煤头化尾”全产业链化工产业基地。

  向“新”向“绿”的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的“榆林路径”,就藏在这“煤化”转变之间。

“煤”“镁”与共 榆林能源革命中的“机遇中国”

外籍专家参观府谷县清水川煤电一体化电厂

  从“煤”到“电”

  煤电是保障我国能源电力安全供应的“压舱石”,也是推动我国电力绿色低碳转型的“助推器”。

  作为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配套电源点,陕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清水川能源公司”)承担着保障“陕电入鄂”、促进陕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落实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等多重使命。

  随着能源转型和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煤电产业更加注重高效、清洁、低碳。在三期扩建工程建设过程中,清水川能源公司形成了世界首创冷源损失余热回收技术、世界首例零号高加全负荷投入技术和全抽汽10级回热技术、世界首例百万机组“四塔合一”技术等多个“世界之首”。

  这些技术突破,让清水川能源公司获得了总装机容量460万千瓦的硬核实力,也为榆林发力“新一代煤电”奠定了基础。

“煤”“镁”与共 榆林能源革命中的“机遇中国”

外籍专家在府谷镁基新材料研究中心,了解镁基材料

  从“煤”到“镁”

  镁是最轻质的金属结构材料之一,是制备钛、锆等国家战略金属不可或缺的还原剂,也是极富发展前景的可降解医用植入材料和储能储氢材料。

  虽然自2000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镁生产国和镁锭出口国,但地处陕西北端的府谷县,金属镁年产量占全球的40%,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基于对高品质镁的追求,近年来,府谷县与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共同设立了金属镁研发中心、镁基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中试基地,为府谷金属镁产业升级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府谷有镁企业34家,形成了“原煤—洗选煤—半焦(兰炭)—煤制气—发电—硅铁—金属镁—镁合金—镁渣制建材”金属镁循环经济产业链,原镁供应占全国40%以上、全球近50%。

  锚定“双碳”目标,推动煤油气风光电氢多能融合,创建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中国机遇在“煤”好榆林。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