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旬邑:打造非遗强县 推动经济发展
2025-01-07 09:15:12来源:陕西日报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2024年12月31日,“文耀古豳·艺启新元”旬邑县庆元旦群众文艺演出暨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成果汇报展举办,众多非遗精彩亮相。

  旬邑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9个。近年来,旬邑紧盯打造非遗强县目标,通过抓保护、抓传承、抓宣传、抓利用助推非遗发展,全县旅游文化综合收入连续三年增长5%以上。

  创新非遗传承推广

  在旬邑,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唢呐。旬邑唢呐2009年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1年出生的吕海东,供职于旬邑县文化馆。他6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唢呐,2011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建起旬邑县非遗唢呐传承教育基地。

  这些年,有500多人在基地进行了唢呐培训,其中不少人成功考入艺术院校。少儿唢呐艺术团队先后参加了少儿春晚、“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旬邑”公益演出等,有效推动了旬邑唢呐的传承发展。

  2023年,旬邑县文化馆创编的情景器乐曲《梦回马栏》荣获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吕海东说:“《梦回马栏》也是我们创新的一个曲牌,既有旬邑传统唢呐的吹法,又结合了大小唢呐,同时加入了情景表演,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近年来,旬邑将老一辈唢呐艺人口传心授的吹奏技法和曲牌加以整理,目前已整理出140多个曲牌,并编印了《旬邑唢呐漫谈》《旬邑唢呐乐曲新编45首》《旬邑唢呐万中院唢呐曲集》,让新生代的唢呐爱好者、学习者有了学习资料。

  旬邑县文化馆馆长第五亚东介绍,近年来,旬邑创新推行“普及培训+拜师学艺+学校教育+社会培育”的传承培养发展模式,依托非遗传习中心、非遗工坊、传习所开展非遗项目普及传习培训,年参训3000多人次。同时,在全县10余所中小学开设唢呐、剪纸等非遗兴趣班,参与学生5000余人。全县培养发展非遗传承人、志愿者1.1万余人。

  打响特色非遗品牌

  一把剪刀、一张彩纸,以纸为媒,诉说一方水土的坚守与传承。2011年,旬邑彩贴剪纸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充分发挥世界艺术大师库淑兰的影响力,近年来,旬邑成功举办纪念“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库淑兰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全国彩贴剪纸艺术大展,数百名知名剪纸艺术人士来旬邑研学交流。

  2024年12月31日,记者来到孙会娥剪纸非遗工坊。孙会娥拿着剪刀,剪出一幅蛇盘图。

  孙会娥生于1958年,是旬邑县赤道乡富村人,与库淑兰同村。库淑兰曾收孙会娥为徒,手把手教她学剪纸。孙会娥不仅传承了库淑兰彩贴剪纸的特色,也在尝试形成自己的风格,如《十二生肖》《福禄寿喜》《马到成功》,在色彩搭配和构图造型上,多采用夸张手法。她的作品内容也更加丰富,有表现爱情的《蝴蝶点南瓜》《百年好合》《牛郎织女》,有表现乡风民俗的《端午节》《聚宝盆》《新农村建设》等。

  2023年12月,孙会娥剪纸非遗工坊成功入选第三批省级非遗工坊。该工坊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游客、剪纸爱好者参观学习,其中有北京、黑龙江、上海等地的高校学生。

  如今,旬邑共有2000余名从事彩贴剪纸的人员,县内有“库淑兰剪纸纪念馆”展厅1座,剪纸协会、剪纸工作室、合作社等20余个;各镇村、学校组建并命名剪纸传习所17个;以旬邑彩贴剪纸为核心的非遗研学游等项目,年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

  推动非遗效益转化

  活灵活现的虎头鞋、精致别样的刺绣旗袍、人面鱼纹花样的图案……一个个秦绣产品,令人赏心悦目。非遗传承人乔凤娥自幼随祖辈学习刺绣,她先后了解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等刺绣方法和表现形式,但更热衷于秦绣。

  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乔凤娥整理总结出90多种秦绣针法,《老咸阳》《陕西八大怪》《二十四孝图》《清明上河图》等数千幅秦绣精品,多次在省市刺绣大赛中获得佳绩。

  2013年,秦绣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乔凤娥返乡创业,在旬邑县湫坡头镇埝桥子村成立旬邑秦绣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作为非遗传承人,她积极开展各类免费培训,致力于将秦绣技艺传授给更多村民,尤其是那些希望改善生活的妇女。

  埝桥子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天辉说:“这些年,有200余名村民参加了乔凤娥的秦绣技艺专业培训。同时,随着村子知名度的提升,游客不断增多,我们发展了菊花种植,有上万名游客来拍照游玩。今年村里计划开几家农家乐,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近年来,旬邑县依托县级公共实训基地、非遗传习网络,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无技能人员,学习剪纸、唢呐、花子馍、刺绣、布艺制作技艺,提供就业创业服务保障和政策支持,打造出“旬邑剪娘”“旬邑绣娘”等品牌,带动2300多人年均增收9500元以上。

  第五亚东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和商贸公司洽谈合作,今年有望在西安多个社区建立旬邑非遗产品销售点,进一步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指尖文化’向‘指尖经济’转化。”(陕西日报记者 师念)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