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贺新春丨长安古法造纸 “造”就千年“纸”间传奇
2025-01-27 10:24:3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雨晨责编:高岗

视频制作 惠宇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张雨晨):在西安市长安区台沟村,有一处写着“纸宝”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这便是长安区文化馆在此设立的北张村楮皮纸抄制技艺传习所,里面藏着承载中国千年文化的“活化石”。

  推开传习所大门,只见楮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马松胜正站在一方池水前,双手熟练地拿起方形竹帘浸入池中,反复前后移动多次后轻轻提起,帘上便出现了一层湿润的纸浆附着物,倒扣竹帘,再小心揭开,一沓湿漉漉的“纸”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马松胜介绍,眼下他所操作的,正是楮皮纸制作技艺步骤中的“抄捞”。

非遗贺新春丨长安古法造纸 “造”就千年“纸”间传奇

楮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马松胜正在“抄捞” 摄影 惠宇

  “看着简单,实则复杂。三五天的工夫都不一定有成果。”马松胜笑着说,薄如蝉翼、薄而坚韧,一张“合格”的楮皮纸制作起来并非容易。

  北张村坐落在秦岭山下、沣河岸边,自古以来依靠楮树资源,流传古法造纸技艺,历史可追溯至西汉。北张村传统楮皮纸生产需要历经采料、蒸煮、切碎、捣浆、打飞、抄捞、去水、分纸、烘晒、成捆等数十道工序,其中最难的便为“抄捞”,它考验着一个人的速度、细致与专注,更是一场对毅力的磨砺。

  对于“抄捞”,马松胜回忆道,能将这一步骤练成,离不开勤奋刻苦地反复练习。

  “长期弓背弯腰,手时刻浸泡水中,身体多少都会觉得不舒服,但是这就是对我们的考验。咬咬牙坚持每天练习,大半年时间就成了。后来我造的纸数量多质量好,当时在村里也算是有一定口碑了。”马松胜说,在他的记忆中,北张村曾经家家户户造纸。自己则是“子承父业”,初中毕业后,便全心投入楮皮纸制作技艺的学习。经过30年的潜心研究,他研创了以古法造纸为基础的造纸新技艺——马式造纸法,把从祖辈传承下来的古代造纸术提高到新的境界。

  马松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手艺人。

非遗贺新春丨长安古法造纸 “造”就千年“纸”间传奇

  楮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人马松胜接受采访 摄影 惠宇

  “家有万贯,不如身有活艺。”马松胜将父亲的教诲牢记在心,努力地将楮皮纸制作技艺学精练湛,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和研究的造纸术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子,并告诫他要把这门手艺世代传承下去。同时,也把这门流传千年的技艺“领出去”,让更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感兴趣的人知晓楮皮纸制作技艺。

  “历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08年,北张村传统造纸技艺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时代的发展,马松胜也由“手艺人”变成了“守艺人”。

  “现在机器造纸更快更多,对于我们手工造纸而言也有很大冲击。所以这些年,我也在不断创新,比如利用楮皮纸制作花纸,以及火烧书法、古灯等文创产品,让楮皮纸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传承下去。”马松胜说道。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